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缠绵游戏后,我把霸总甩了高质量小说

第45章

发表时间: 2024-07-10
那夜之后,梁数没再呼过林旭,又抛得远远的了,够不着的距离。

林旭倒是时常想起梁数那天傲娇的表情,以及那句“但我是发起者,次抛,你懂的。”

他每次想到这里,就想把梁数抓过来,蹂躏,逼她求他,“林旭林旭”的叫!

只可惜,他太忙,近期未回上海。

只能下次再收拾她,他恶狠狠地想。

~~~~~~3月中,梁数接到了一个工作任务,带领学生参加“华东杯”数学建模邀请赛。

这是她第一次作为带队老师参加,因而格外重视。

数学建模课程并非是梁数教的,但是学院为确保比赛的高水平发挥,拓宽学院在高校的知名度,展现J大学子的应有水平,因而特别重视,决定先进行学院内部小范围筛选,好中选优,派最优秀的团队去参赛。

因此每个年轻老师都领了任务,带领一支团队预赛,六位年轻教师分别带六个队,学生从大三到研究生都能参赛,自行选择带队老师。

当然,这次章姐也带队参赛了。

梁数总觉得她是内定选手。

她那组的学生都是之前参赛过的,实力很强。

而梁数这组,是临时招募,都是萌新小白。

其实梁数热爱数学,并非什么家族渊源,也不是天赋异禀。

小时候,梁数作文比数学好,但是总觉得数学好比较Cool,因为其他数学学得好的都是男生,有许多男生骄傲地说是爸爸教的等等,她没有父亲,不想比他们差,没有父亲教她一样可以比他们强,立志超越他们。

因此在做数学题上多花了很多时间,她并非天赋型选手,但对数学题的逻辑,数学的思维很感兴趣,慢慢就喜欢上了。

喜欢上数学后就发现解决问题很有意思,于是慢慢又喜欢上编程语言。

但是编程语言学艺不精,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与其他带队老师相比,梁数属于门外汉。

他们大多在本科期间参加过国赛、电工杯、MathorCup、认证杯、亚太杯等数学建模比赛,研究生也参加了研究生国赛,也有些水平了得,获得过不少奖项。

庆幸的是,三个小朋友似乎性格很合,态度端正,作风刻苦,很默契地开始钻研和学习,泡在实验室,是很靠谱的队友。

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高,人如其名,高高瘦瘦的男孩,带着副眼镜,有浓浓的书卷气,一看就是读书很好的孩子;小曾,矮小男孩,但是思维敏捷,反应极快,说话极快,噼里啪啦往外输出;小林,是安安静静的小女孩,喜欢钻研,喜欢挖掘细节,不浮躁不抱怨。

这三人梁数都很喜欢。

接下来的一个月,梁数几乎全身心埋在了建模比赛的实验室,与小朋友们共同学习。

每天泡在学校,经常一起吃快餐一起讨论,真正是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研相融。

这次的比赛的所有参赛队都很拼,主要是因为奖励丰厚。

如果是学生获奖,基本能锁定头部的几家公司,不论是量化基金或是私募基金,还是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会优先录取。

而对于带教老师,如果获奖和年终考评是大大的加分项。

因为数学建模比赛门槛不算高,认可度尚可,又奖励丰厚,听说也会有很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参加。

虽然竞争残酷,且时间紧任务重,但是梁数小分队之间默契度很高,交流效率高。

梁数这几天分析了大量的比赛准备、比赛步骤、团队分工协作等,她给小分队开了小会。

一般比较建模+编程+论文,建模同学需要熟悉常用的数学建模算法以及与实际问题的对应,编程同学要擅长实现常用的算法(数学建模一般使用MATLAB与Python较多,这两门语言至少需要会一门),论文选手需要熟练使用MS Office,在Word之外Excel在比赛中也是会偶尔使用的。

当然实际中比赛任务大概率会有所交叉,但是这三种技能要保证队伍中至少有一个人熟悉。

开始,大家摸不着头脑,且对上述的需求一知半解,但好在小曾有个表哥,以前也做过数学建模,小曾表哥远程指导,慢慢地大家都能摸着门路了。

数学建模的比赛非常多,其实没有那么小众,如小曾的哥哥,曾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据说是学霸,最后一路读到了MIT的博士。

本科生认可度最高的是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研究生认可度最高的是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而梁数他们这次的华东杯也算是一流比赛级别了,难度很大。

小曾突然自信爆棚,说是这次比赛就是试试手,他立志要参加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竞赛。

不是今年10月份,就是明年十月。

并跟小高和小林说好了,三个人不离不弃。

只能说少年壮志,鲜衣怒马,挺好!

梁数主要负责理论。

由于梁数有系统的大学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课都是再熟不过了,梁数的理论知识远胜于学生们。

这段时间她又恶补了一些专业数学建模书籍,例如《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等著,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姜启源等著,《MATLAB数学建模方法与实践》--卓金武等著,都是非常实用、也是最常常使用的MATLAB数学建模书籍,以实例形式讲解常用算法的使用,结合具体的赛题进行讲解。

而小曾的表哥一首负责技术指导,他有丰富的计算机编程功底,且在世界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实践中出真知的典范。

~~~~~~进入西月,小团队开始实际赛题训练。

经过前面那些基础,虽然磕磕绊绊,可以说基本具备了参加比赛的基本条件。

小团队分别拿了一套国赛和一套美赛的题目进行练习,因为不同比赛虽然题目有所差异,但是类型基本相似,而且国赛与美赛的赛题质量一般是较高的,拿来练习,进行赛前预热。

学院的预赛,最终定在4月15日~4月17日。

而华东杯的正赛是5月1日~5月3日,特意选择节假日,不耽误学生们的课业。

最后的几天,小团队通过看国赛美赛往年赛题与对应的优秀论文,看看比赛赛题的常见类型,了解每种类型的大致求解思路,然后看优秀论文是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撰写比赛论文。

这个策略也是小曾的表哥制定的,他说这部分值得多花些时间,提升综合能力。

看着他们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梁数很欣慰。

他们这几个门外汉凑成一组,没想到居然跌跌撞撞走出了自己的路,且大家拧成一股绳,能力、技术、心理得到了大幅提高,都是来之不易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