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艾格。”
张莎娜的手机上突然闪现出一行字。
“你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我的手机号的?
你想干什么?”
张莎娜警惕地问。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是你以前的导师李思一把我推送给你的,他想让你先试用一下。”
“真的么?”
导师来电一首熟悉的旋律响起,来电显示正是她以前的导师李思一。
“喂,是张莎娜么?
我是李思一。
我们实验室这些年做了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叫做艾格。
这几天如果你有时间的话,麻烦帮我们做一下测试,没问题的话我们就准备对外官宣了。”
“李老师好,我是张莎娜,我这几天试用一下。
好久没和您联系啦,您这边什么时候有空,同学们想来学校看看您呢。”
“没事,你们都忙,有事发我邮件或网上留言就行。
7天后还是这个时间,我问你测试的情况。”
随后电话就挂了。
艾格小试“你好,我是艾格。”
“你好,我是张莎娜。
你几岁啦?”
“如果从我第一行代码开始算的话,应该是4岁。
如果从我第一次和人类互动开始算的话,应该是1岁半多一些……”在两三天的试用后,张莎娜觉得艾格作为一个聊天机器人或智能助理来说,和Siri、Cortana等不相上下。
当然有的时候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和人不一样,就是始终是“答案导向”,即你问它一个问题,它给你一个回答或解决方案这种,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这一点倒是很像是她导师的说话风格,学生们当年给李思一背地里起的绰号就是“AI李”。
李思一后来不知怎么的知道了这个绰号,然而他既没有发怒,也没有感到好笑,而是喃喃自语道:“如果全世界都是AI,也许就只有天灾不会有人祸了。”
到了第7天,张莎娜果然准时收到了李思一的电话。
“你试用后,觉得艾格有哪写优点和哪些缺点?
各说3个。”
张莎娜瞬间感到当年读书时开组会时的紧张—李思一总会发很多文献给学生,然后下次组会时让每个学生总结每篇文献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艾格生成的回答质量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