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君臣那些事完整文本

十四

发表时间: 2024-07-27
【】
一身正气,天下为公
天下真的有那些以公心对待君王,对待百姓的臣子,真正青史留名的人就是他们,这些人令后人敬佩,一辈子没有白活。
1.汉文帝和张释之
《史记》里记载了一则张释之执法的故事,我们来看看古代臣的官员是有怎样的一身正气。有一天,汉文帝出行,路过中渭桥。忽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蹿出来,刚好撞到皇上的御马前,惊吓了皇上的马。如此莽撞,其罪了得?皇帝非常恼火,当即就派随从把这人抓起来,要把他交给最高法院严办。
最高法院执法官是张释之,他亲自接受这个案件。那人说,他刚从外县来京城,不知道京城有这么多规矩。听到皇上的车队一路鸣笛拉过来,早吓得两腿筛糠,七魂丢了三魂,糊里糊涂地躲到桥下,等候车队过去。可是等了好久,以为皇上的马队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却不知道皇上的车队还在桥上经过。可是,他已经走出了桥下,当心被责骂,只得逃奔。张释之听了这个人解释,再看看他也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怎么地也不像一个獐鼠之类的谬种,他来暗杀皇上,吃饱了撑的?借他十个胆也不能够吧?看他皮包骨头的样子,从来就没吃过饱饭单薄身板,可能吗?皇帝老儿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把老百香个个当着对头,真是太过分了。得!这案子根本就不是案子,还是让人回去该干嘛干嘛。他向皇上递上判决书,说他只不过是违犯回避皇上马车的禁令而已,最多罚点钱。
汉文帝好像还处在惊魂未定的状况,觉得处罚太轻。于是十分恼怒地说,这个人当面惊吓我的马,我的马幸好温和,要是别的马,我不跌坏了吗?你只判他罚金,实在太轻!
张释之心想,你就作罢,这点点事,算是什么事儿,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当年你爷爷要是你这货色,几被项羽吓死不可,还弄个鸟命啊!他说,皇上,法律是皇帝和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法律。根据他的情况只能罚金,法律上是这样规定的。如果擅自改动,加重刑法,那么法律也不会被天下人信任。要是当时皇上派人杀了他也就算了,如今交给法院处理,我就按国法处理。廷尉,是天下公平执法的模范,一有偏差,天下执法的人都会任意减轻或加重刑法。叫天下百姓怎么能相信呢?希望皇上考虑这件事情。过了一会儿,文帝说,你的判决是正确的。什么人哦,要不是张公,一条命就没了,什么世道。这种小鸡肚子狗屁眼的人当国家主要领导人,老百姓生活会好到哪里?历史上竟然还有几个人说文景之治,你去扯吧?
2.魏文侯和田子方
战国初期,魏文侯是同时期诸侯中比较出色的君王。魏国有魏文侯,国力渐强,奠定了魏国百年国运。他头脑非常清楚,又善于采纳臣子的建议,是一位明君。著名的故事有不借兵给人攻击兄弟国。春秋时期,三家分晋,便是赵、魏、韩三国。一天韩国来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你借兵攻打自己的兄弟,怎么能借给你呢。过了几天,赵国来借兵攻打韩国,同样遭到魏文侯的拒绝。聪明的吧?
就因为如此,这事过了之后,赵、韩两国都来朝贺魏国。魏国讲道德,讲义气,讲善良,得到当时人们的尊敬,其他诸侯国一时不敢跟他争锋。
一个国家兴亡与否,就看人才优劣。魏国有几个帝师级人物,个个人品非常正,不只是忠诚,还很有脑子,他们是田子方、段干木。也许很过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不要紧,知道他们都是子夏的学生,子夏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我这里重点讲田子方怎样影响魏国君王的,看看几件事情,便可以了解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一次,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饮酒,席间乐人奏钟乐。过去君王宴席都是钟鼓乐曲助兴的,时间一长,次数一多,都成了大半个乐律家了。要是现在,一定是人模狗样的专家了。他听出钟声不协,指出左边音高。田子方因此批评他不该将心思才智用于音乐,而应当专心致力于治理国家,并严肃地指出:“君今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魏文侯虚心地接受了田子方的批评。一个敢说,一个也敢听,明主和诤臣才有如此的效果。
田子方说的话非常中肯,忠言逆耳,甚至得罪人。因为他有远见的人,魏文侯就让他教育太子。太子是魏国的的未来,责任非常重大。
过了一些日子,镇守中山的太子击回朝廷述职,在朝歌的路上遇到田子方。朝哥本来是商朝的京都,在河南鹤壁。由于他父亲非常敬重田子方,太子也避让于路旁,并下车向田子方敬礼。田子方乘于车上,傲然而过,不予答礼。太子生气也是生气的,虽然是学生,但我是未来的君王啊,你总该给点面子吧!心想:你田子方再尊贵,不过是个门客,怎可如此无礼?想到这里,便大声道,是富贵者有资格傲慢看不起人,还是贫贱者有资格傲慢看不起人?言下之意,你田子方不过是个贫贱者而已,还端臭架子!
其实,田于方数次怠慢太子是有良苦用心的:魏文侯礼贤下士,言听计从,他早已立誓要为魏国的强盛竭尽全力。然而他对世界的未来看得非常清楚,眼下魏国虽国势稳健,但却危机四伏,东边是强盛的齐国,北边是勇武的赵国,南边是不甘寂寞的韩国、楚国,西边则是虎视眈眈的秦国。只要国内稍有风吹草动,周边敌国马上会向魏国下手。魏国如要生存、发展,只有上下一心,励精图治,现在魏文侯贤明信达,官民归心,列国震慑,一旦文侯撒手,这局面是否能保得住呢?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不断考察太子的品行,锤炼他的品德。
田子方这样分析魏国的位置是非常正确的,魏国就像春秋时期的郑国,东齐国,北晋国,西秦国,南楚国,四战之地。郑国虽然是周王迁都的主要帮手,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终止国亡,都没有强大过一天。不是今天楚国人来打他,就明天晋国人来打他,搞得永无宁日。
田子方望了一眼满脸通红的太子说,真正有资格可以傲慢看不起人的,只能是贫贱者。富贵者怎么敢傲然待人呢?这个回答大出太子的意外,不由得使他瞪大了双眼,半天说不出话来。田子方继续说,一国之君如果傲然待人,就会失去人心,国家必定不保;大夫如傲然待人,就会失去支持,引起家臣作乱,导致祖业毁弃。这方面的例子已比比皆是。反观贫贱者,无家无业,四海飘泊,言语不见用,处境不合心,就可一走了之,如脱鞋一样方便省事。贫贱者难道还怕失去贫贱不成?
太子听完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以前父亲对他讲的许多道理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恭恭敬敬地对田子方行了三个礼,然后离去。
太子将田子方所说的富贵者不能骄人的话告诉了父王,魏文侯告诉他,好好跟田老师学几招啊!后来,魏文侯感叹地对田子方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哪能听到这样的贤者之言。
一次,田子方跟魏文侯在一起,太子从外面进来有事。此时,大家见太子来了,都赶紧站起来,表示尊重,唯有田子方却坐着不动。这不惹人生气吗?魏文侯当场责备他不尊重人,而田子方解释说,敬人只应当尊敬君王本人,没有理由连他的儿子也要尊敬。如果要求连带儿子也要敬,那么有才干的人也许就驻足而不敢来魏国效命了。魏文侯好像又上了一课,又受到教育,十分佩服,换了一张面孔,端出笑容,大加赞赏。
战国时期,许多人用言影响国君,比如张仪苏秦之类的说客,田子方却是用行。对于国家初创、腹背受敌的魏国而言,田子方的作用既不是良相萧何、也不是良将韩信,他的地位等同于帝师张良。田子方之重,不仅在于他影响了魏文侯,而且还引导了魏武侯怎样领导朝臣,甚至影响了战国时期中原腹地的政治格局。
历史上成就功名、事业发达的,无不是谦谦君子。诸侯如齐桓公、晋文公,士大夫如孟尝君、信陵君,均是深谙此道。作为管理者,每当有轻视才能的想法时,不妨想想信陵君是如何对待看门老大爷侯生与屠夫朱亥的。汉高帝刘邦对自己之所以能取得天下,评价得尤其客观:张良、萧何、韩信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用他们,这是我为何能取得天下的答案。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这是他被我赶到乌江边的原因。刘邦也不是没有轻过才,他损人骂人的功力在历代帝王中一向出类拔萃,技高一筹。不过他非常擅于弥补和改正,像大人教孩子,一个巴掌一把糖,孩子知道改过有糖吃啊。就只那么一点点甩个巴掌和抹把糖的技巧,就能将韩信、陈平等人才从有妇人之仁的霸王项羽身边夺来。位高而骄人,则人有离情之意;权重而凌人,则人有离散之志。识人,需用智;用人,需用信;留人,需用诚。为君者,当如履薄冰、惴惴不安,当斟酌言辞、考究行为。古之受命于天者,皆师友贤人。师事者得天下,友师者得国家。
3.晋平公和祁黄羊
祁黄羊就是祁奚,春秋时期晋国人,中军尉。他向晋悼公请求解甲归田,晋平公问他谁接替他的工作,他推荐了解狐接替中军尉。后来又问南阳县令空缺,认为谁可以担任?他说,解狐可以去接替。国君有点懵懂,不解地说问道,他是你的仇人,怎么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您问我谁可以担任这个官员,没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同意他的推荐,解狐工作很称职,好评如潮。不久,解狐去世了,国君又征求他推荐中军尉,他推荐了祁午。祁午是他儿子,晋平公又开始懵懂了,他说,这人不是你儿子吗?他说,你问谁可以任此职务,没有问他是谁的儿子。国君想起过去他推荐的解狐工作称职,也就采用他的意见,让用祁午做中军尉。祁午也挺争气,工作负责,做得非常出色,国人称赞。后来孔子听说这两件事情,讲祁黄羊说的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得很公正。祁奚推荐仇人不是谄媚;推荐儿子,不是偏袒。这个故事成了千古美谈,后来有些人把自己的七小姑八大姨推荐到领导岗位,都说人家古人就用人不避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