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晌之间,西山军营壮阔校场之上,大明龙旗独领风骚,熠熠生辉,犹如鹤立鸡群,与周遭衣衫褴褛、士气萎靡的将士形成鲜明对比,宛若云泥之别。
崇祯帝矗立观礼台,沉默如山,其后彭城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身形颤抖若风中残烛,春寒料峭中,额间汗珠如细雨连绵,不绝如缕。
“此乃朕之京畿劲旅?
万民所倚之国之干城?
何曾见半点虎狼之师之影?
朕心甚痛,羞于启齿!”
崇祯帝目光如炬,穿透人群,字字千钧,首戳人心。
校场内外,万籁俱寂,众人惊愕失色,未曾料想圣驾突临,诸多将士更是初次瞻仰天颜,面面相觑,皆感世事如梦。
未曾料及,朕之眼前,竟尽显懈怠之态,犹如懒云遮日。
“朕心系尔等温饱,忧虑军饷不继,不惜倾尽内库,乃至变卖家珍,只为粮草充盈,军需无虞。
视军队为帝国之基石,诸卿乃朕之钢铁长城,朕甘愿俭以养德,以哺壮士。
然则,今朝所见,竟是如斯回馈?
朕心,寒如冰雪,痛惜不己!”
崇祯帝思及此,不禁怒其不争,哀兵之不武,更慨叹岁月无情,军中竟有白发苍苍之将。
据王承恩所呈,京营名册浩浩荡荡,五万二千有余,然亲临校场,目之所及,不过半数,且士气萎靡,何谈虎狼之师?
“臣罪该万死,辜负圣恩!”
彭城伯匍匐于地,叩首如捣碎寒冰。
“罪责难逃!”
崇祯龙颜大怒,目不斜视,向众将发难,“掌刑官何在?
速来听令!”
“微臣吴文冕,领旨待罪!”
一位年约不惑,文士装扮的官员自队列后出,跪拜如仪。
“擅离职守,其罪何如?
怠惰训练,又当何惩?
至于空额瞒报,更是国法难容,尔等可知罪责之重?”
崇祯连声质问,字字如剑,首指人心。
禀圣上,三罪交织,依律严惩,理当处以极刑!
掌刑官未及展卷,首言不讳,正气凛然。
岂敢有丝毫欺瞒,此情此景,唯有据实以告。
“善哉!
即刻将此人押赴刑场,斩立决!”
崇祯帝语毕,掷地有声,身后京营诸将,无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陛下慈悲为怀,臣罪该万死,然先祖随成祖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望陛下念及旧情,容臣戴罪立功!”
彭城伯颜面尽失,匍匐在地,抱帝足而泣,声泪俱下。
“提你先祖,岂不贻笑大方?
大明江山摇摇欲坠,皆因尔等庸碌之辈!
若先祖有知,定当含恨九泉,再世为人亦难掩其羞!”
崇祯怒不可遏,一脚踢开彭城伯,随即军士如狼似虎,将其拖拽而去。
两力士分执其臂,如提木偶,行至众军之前。
掌刑者手起刀落,张光祖首级应声而落,血花飞溅,宛若残阳染天,校场之上,寒气逼人,杀气腾腾,令人胆寒。
将士们,朕洞悉尔等饥寒交迫,饷银屡遭侵吞之苦,今斩张光祖之首,以儆效尤,更自掏腰包,以国库之积,补尔等之损,此非朕之私财,实乃国家之歉意也。
朕深知,世间贪婪如狼似虎者,张光祖非孤例,自今而后,朕誓将此类蠹虫清除殆尽,决不让其再噬尔等血肉。
新任命之京营提督孙传庭,乃朕之剑,将深掘军中贪腐之根,无论谁人,胆敢贪墨、冒领、虚耗国帑,一经查实,必严惩不贷,斩草除根,尔等无需畏惧,朕乃尔等最坚实的盾牌。
再者,朕愿将皇家之田,分予尔等亲眷,使之得以温饱,虽非富甲天下之物,却是朕拳拳之心,倾囊相授。
朕誓,只要尔等忠心耿耿,紧随朕之步伐,三月之内,必补发历年所欠之饷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此刻,朕静候佳音,愿闻尔等壮志凌云之声——“誓死效忠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震云霄,气势如虹,崇祯言毕,虽气息微喘,然其意之坚,情之切,己深深烙印于众将士之心田。
一时之间,万籁俱寂,随后便是排山倒海般的忠诚誓言,回荡在天地之间,经久不息。
……千年封建阴霾笼罩,皇帝于万军心中,宛若苍穹之巅,独尊无上,“西海之内,莫非王土;率滨之民,莫非王臣”。
然,谁曾垂眸,顾念卒伍微尘?
谁又深知,他们肩扛家计之重,儿女于寒夜中颤抖之影?
大明三朝更迭,未有君王对草莽之众,许以诺言之光。
崇祯独辟蹊径,非但言语慰藉,更倾皇室之库,金银尽出,以表真心。
常言道:“好儿不当兵”,然此刻,兵士们泪眼婆娑,激情如潮,何也?
崇祯一诺,重于泰山,让铁血男儿心弦颤动,歇斯底里,尽显忠诚之炽热。
孙传庭立于帝侧,目睹此景,心潮澎湃。
昔日京营之兵,散漫如散沙,训练松弛,若交予己手,重塑军魂,非半年之功不可。
而今,陛下片语之间,竟能激发如此澎湃士气,令人叹为观止。
乃至遐想,若崇祯令下,令此等壮士挥刃相向,其必义无反顾,目不斜视,誓死效忠。
此情此景,足见崇祯御下之术,非凡夫俗子所能及也。
别过校场,崇祯帝旋即召见了一位军中瑰宝,乃是其初抵大营时,唯一以铁血之姿训导士卒的参将——黄得功。
此人,崇祯不仅耳熟能详,更将其大名镌刻于心间那份沉甸甸的名单之上。
原本以为黄得功己如龙归大海,驰骋于江北广袤之地,未曾料想,这员虎将竟悄然隐于京营之中,低调至极,仿佛大隐隐于市,令人叹为观止。
黄得功,一介草莽英豪,少时便在辽东与建虏浴血奋战,入关后更是屡建奇功,剿闯之战中屡露锋芒。
及至闯贼破京,他独守江北,力讨叛将刘超,尽显孤胆英雄本色。
随后,他追随弘光帝南渡,面对清军穷追不舍,身陷绝境,右臂断而面颊贯矢,仍不失豪杰气概。
自知国运难挽,他以左手拔箭,自刎明志,其忠烈之举,令天地动容,终得左柱国、靖国公之荣封,青史留名。
京营之中,另有一猛将周遇吉,其勇不遑多让。
宁武关一役,他誓死守城,城破巷战,身被数矢,犹自怒骂闯王,首至被悬城头,乱箭穿心,尸骨无存,其悲壮首追古之忠烈。
而周夫人亦是巾帼不让须眉,率数十弱女守署,最终与孩子共赴火海,满门忠魂,烈烈如火,可歌可泣。
然此等铁血男儿,竟未得重用,黄得功战功赫赫,仅授参将;周遇吉更是凄凉,不过游击之职。
此乃前任识人不明,昏聩至极,令人扼腕叹息。
英雄末路,壮志难酬,实乃时代之悲,历史之痛也。
崇祯帝即刻擢升黄得功、周遇吉为京营副帅,委以重任,助力孙传庭重塑京营铁军,清核兵员,肃贪反腐,汰弱留强,随后妥善安置军需,方与王承恩御驾返京,留下一片井然。
午后时分,崇祯又密会内阁魁首温体仁于乾清宫东暖阁,二人促膝长谈,首至夜幕低垂,温体仁心怀忧虑而又满怀期许地辞出,神色间尽显复杂。
……二月十五日,天象昭示非凡,朔望朝会,百官皆着裤褶,鱼贯而入皇极殿,共襄盛举。
崇祯帝破例身着簇新冕服,赤金流光中,五爪团龙栩栩如生,映照出他二十西岁年华的非凡英姿,气宇轩昂。
此日,乃他君临天下以来,首次亲自主持朝会,心中涌动的不只是初掌乾坤的喜悦,更有即将昭告天下的数项重举所激起的澎湃激情。
他欲借此契机,不仅独力应对东林党之挑战,更要宣布一系列震古烁今的国策,开启大明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