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立宋定都东京汴梁(开封),通过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步统一中原区域!
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立下后世称奇的赵氏遗训:(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斧声烛影留下神秘死亡的千古之谜;匪夷所思的兄终弟及让后世备受争议,也改变了北宋的发展和命运!
历史仿佛注定会有命数,不知什么原因,尽管赵光义一生都在掩盖真相,但其子孙却相信祖先的确弑兄篡位!
187年后,他们竟真的将皇位还给了太祖赵匡胤的后人。
北宋太宗一脉传7位皇帝,南宋太祖一脉传7位皇帝……自唐中后期,北方藩镇割据,战乱频频,经济中心移至南方地区。
作为南粮北运必经之地,东京汴梁迅速崛起。
赵匡胤建立大宋之际,汴梁城“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荆湖之运漕”,交通西通八达,十分便利。
对于实行强干弱枝政策、在京城驻守着庞大军队的赵宋王朝来说,要解决官府和军队的给养问题,汴梁无疑是建都的首选城市。
长安自此成为帝都的过去式……自公元979年开始的高粱河之战、雁门关之战、岐沟关之战,北宋逐步由志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主攻之势,转为战略防御为主的守势……公元1004年,从澶州之战到澶渊之盟,宋辽最终确立了百余年的和平共处。
但北宋历代皇帝骨子里的燕云十六州情结,终令其在1120年置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于不顾,与女真金国签订海上之盟,准备联合夹攻北辽!
昏庸无能终置竹篮打水一场空,也遂生靖康之变!
历史在这个时候成就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势帝王……西辽雄主耶律大石,仅领200铁骑远涉3000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北),重振旗鼓厉兵秣马,西征收东、西喀喇汗国,败塞尔柱突厥帝国,开万里国土于中亚,将耶律氏的国祚又绵延了近百年!
南宋懦主赵构,一路南逃,苟安于江南半壁江山,挥之不去的苗刘阴影和迎会二圣的权力压力,终以12道金牌令收复故土的唯一机会止步于朱仙镇,虽苟延百余年,但却备受后世唏嘘唾弃……综观整个北宋,自太宗赵光义出于笼络文人稀释对斧声灼影和金匱之盟的质疑开始,历代帝王对知识文人颇为礼遇,因此造就了北宋一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空前的开明和发展……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宋朝鲜有宦官专权控政的时期,武将割据更再没有发生,但长期的重文轻武,也造成了自太宗之后持续的被动防御和军事积弱!
北宋文臣人材辈出,但武将乏善可陈,一旦北方游牧民族兵强马壮,随时都容易大军压境造成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