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灵异连载
无广告版本的悬疑惊悚《禅净双修》,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韩信项羽,是作者“妙音0”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主角:韩信项羽 更新:2024-10-31 10:1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韩信项羽的科幻灵异小说《禅净双修》,由网络作家“妙音0”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广告版本的悬疑惊悚《禅净双修》,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韩信项羽,是作者“妙音0”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八面,丙二、功德利益。
净土宗的特点,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一种他力解脱的法门。
我们来世的解脱,也包括今生的安乐,其实是弥陀所加持我们的。
那么我们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想尽任何办法,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做这件事情。
感应道交这当中你要做两件事:第一个是应无所住,第二个是生其心。
我们一般的生命都是跟我们眼前的五蕴身心感应,因为你不断地忆念它,不断地执着它,所以你来生只好再出现一次。
那么现在我们必须要对五蕴的执取要先放下。
憨山大师说,为什么我们念佛的人一定要修般若法门呢?我专心念佛就好,我首接转念念佛就好,把对五欲的执取,不要透过般若,首接就这样转过去,对五欲的执取把它转到佛号去,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加一个禅观在里面呢?憨山大师说,你做不到的!因为五蕴对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境界,我们在三界打滚的太久,每一次的生命都有一个五蕴身心,对我们来说这件事情太过熟悉了,太熟悉了。
我们对我们的色身的执取,对我们内在的感觉、感受,对我们一时的想法太熟悉了,这种事情太熟悉了,连做梦都能够知道它的存在。
所以你假设没有经过般若法门的破执,你根本转不过去。
憨山大师说,假设没有修般若法门来破执,临命终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对三界五蕴身心世界的贪着的念头现前,也可能你佛号的力量也现前。
但是不幸的是,我们对于身心世界的执取是熟境界,佛号是生境界,结果就随五蕴身心而流转,因为它势力强大,强者先牵。
所以我们在生起忆佛念佛之前,要先把我们经常习惯性在五欲流转的那念心,把它找回来,不要再这样下去了,这个会创造生死业力的。
所以这个禅观的思想就是把心带回家,这个心老是在五欲里面跑,迟早要坏事的,临命终肯定要颠倒的。
禅观是无住,以无住为住,先把在五蕴身心的心慢慢地收回来、慢慢地收回来,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但至少你要给自己一个方向,就是我年纪越大的时候,我这念心一定要对外境的执取要慢慢收回来。
我们不可能说,你平常对五蕴身心很执着,临命终的时候突然间不执着,没有这回事情,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你这棵树平常往东边在倒,它怎么突然间倒下的时候倒到西边去了?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你一定是慢慢调整的,习惯性的东西你要慢慢调整。
所以佛陀要我们从五欲里面拉回来,刚开始有一点强人所难,但是你要勉强自己,因为这是你唯一的道路。
所以先求无住,然后生起忆佛念佛的心,肯定成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禅观是把心带回家,那么净土的人,是从家里面再重新出发,往净土方向走去。
一个是把心带回家,一个是重新出发。
我们看净土的功德利益,有两种:一个是现世的安乐,一个是来世的解脱。
看第一段的经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澫益大师说,这段的经文等于是说出了整个净土宗最重要的心地法门,都在这里面。
若众生心,这个众生当然指的是我们这种生死罪恶凡夫,我们这念心夹带了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罪业。
但是没关系,你不要执着它,我们讲过,不要跟它走在一起,跟它保持距离,让它慢慢地沉淀下来。
一个有志于求生净土的人,你一定要跟你的烦恼的心、罪业的心保持距离,不要再随顺它了,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然后呢,在无住的基础之下做两件事——忆佛、念佛。
我们先讲念佛。
念佛是一种止——安住的一种念力,当然这个佛号在念佛当中,它主要是靠音声来摄持我们这念心,就是你要一句弥陀念诵听,你在心中要产生一个皈依的心念,然后透过嘴巴的读诵来创造音声,最后你再听回去。
所以打佛七也好,打佛三也好,刚开始你只有做一件事情——听你的音声,你的心就跟着你的音声走,这就对了,你每一个动作都要听到你的音声,这个就是念佛,把心安住在你的佛号的音声。
所以在整个打佛七当中,刚开始你就是创造一个音声,然后把你的生命投进去。
念到最后你身心世界不存在,只有一句佛号,法界一声。
这个念佛主要是一种安住的止,那么忆佛这个是关键了,就是平常的观照。
我们平常除了念佛以外,要不断地忆念弥陀的功德,当然是弥陀的本愿功德了。
忆念弥陀本愿功德,这个地方善导大师讲得就很清楚了。
善导大师在讲西十八愿的时候,他讲到往生的三资粮: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善导大师把这个至心信乐有详细的发挥。
那么至心信乐在整个善导大师的开示当中,他解释成为顺从本愿,就是我们一个罪恶凡夫,你时时刻刻每一个念头要归顺在弥陀本愿的座下。
比方说,你必须把你生命的功德,我为什么能够创造善业?我为什么能够拜佛?你要不断地观想这是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
你为什么能够有今生的福报?你也要观想这是弥陀本愿的摄受。
我们在往生净土的人,避免去思考自我意识,说,诶,我自己有这个善业,那就完了,那你还是活在自我意识嘛!那你这个叫顺从本愿吗?不是!你顺从自己,顺从自我嘛!那表示你还有力量来面对生命嘛!那你这个算是什么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呢?那个三岁的小孩子他没办法站,整个身体靠在阿弥陀佛的身上。
所以忆佛的意思就是,你不断地忆佛,你的心跟佛的心是永远同在一起的。
我现在为什么还能够走路?因为弥陀的本愿摄受!为什么我能够拜佛呢?答案只有一个:是阿弥陀佛本愿对我的摄受!所以印光大师说,你必须要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你必须要把你的身心世界全部地、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弥陀的本愿功德海当中,这样子叫作顺从本愿。
善导大师讲出一个标准:你如果认为你业障深重,你不能往生——抗拒本愿!你还活在自我意识,表示你没有完全投入到大觉海。
你认为你福报不够,不能往生——抗拒本愿!你没有真正地忆念佛陀。
所以这个忆念这个忆字,要以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有顺从的意思,顺从。
你必须把你的身心世界毫无保留地跟弥陀的本愿结合在一起,而且是你平常就要有这种心态。
我们这样子讲,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自我意识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捏造一个自我,然后以自我为中心,那你很难跟弥陀感应道交,因为你活在自我意识当中。
所以禅观它要破的就是帮你扫除这个障碍,这个五蕴身心,照见五蕴皆空,我空法空。
五蕴里面它只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一个暂时的水泡、暂时的假相,没有真实的自我,你很容易顺从本愿。
修般若法门的人,要我们顺从本愿非常简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身心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
所以我们在念佛的当中,除了你一句佛号以外,你的皈依的心、一心归命的心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
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你必须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弥陀的本愿海当中,那么依止这样的心情把佛号提起来。
那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现前指的是今生能够见佛,当来指的是临命终见佛。
那么见佛有两种:一个是必定见佛,一个是去佛不远。
那么这一段经文在古德的注解当中有两层意思:必定见佛叫作显应,你很清楚地看到弥陀现前给你加持,这在《念佛感应》里面很多公案。
那么第二种是去佛不远,它是一种冥应,冥冥当中的感应,就是我们感觉不出来,但事实上阿弥陀佛己经帮我们化解很多障碍了。
所以我们有时候觉得好像我们念佛还有障碍,其实你不念佛更糟糕。
因为阿弥陀佛西十八愿本来就对我们释放一种忆念的力量,所以你一旦忆念的时候马上感应。
马上感应,但是感应的情况,有一种是你能够见闻觉知的,有一种是你不能见闻觉知的,叫作冥应。
那么一旦见佛或者是去佛不远,你有什么好处呢?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你不必假借其它的方便力就能够心开意解,破除一切的障碍,增长我们的善根。
这是把净土的因果表出来,净土宗的因地就是忆佛念佛,它的果地的功德就是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那么这样的情况讲出一个譬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就是一个做香的人,他本身没有香气,但是他经常地跟香在一起,他就沾满了香气。
香气如此,光明也是这样,我们身上没有光明,但是我们经常跟光明在一起,我们就能够得到光明。
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不断地去创造佛号,然后以一种皈依的心整个顺从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之下。
当然这个地方所强调的偏重在信心,一种信仰的心来念佛产生的一种现世的消灾跟免难。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
在台中莲社有一个佛友叫作李水锦居士,这个李水锦居士他的母亲是受了菩萨戒的。
后来他的母亲在七十几岁的那一时候,她的右边长了一个肿瘤,医生的判断是肝癌的第三期,这个癌细胞扩散了,己经没办法开刀了。
那么这个时候她躺在病床当中非常痛苦,因为癌细胞己经完全扩散了。
但是这个人,她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很强。
她在六个月当中每天早课跟晚课的时间勉强自己起来忆佛拜佛,不能拜要他拜,不能专要他专。
后来有一天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她看到窗口有一道金黄色的光明整个照进来,照到她的身体。
这个时候她突然间感到她长肿瘤的地方的皮肤裂开来,流出很多黑色的脓血。
那么她把这个血擦干以后,第二天早上起床,诶,她的精神体力慢慢恢复。
结果再去检查,她的肝癌的肿瘤完全消失掉了。
那当然这个是一种必定见佛,就是很明显的一种感应,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的西十八愿,他每一个愿都有一种加持力,那每一个愿都释放出对众生的忆念。
那么这个居士她也释放出她的忆佛念佛,包括对阿弥陀佛的顺从皈依,也包括不断的持名,结果去触动了西十八愿,对她产生一种强大的加持力而产生一种现世的安乐。
在大乘经典上说,佛菩萨他的福报可以跟我们分享,但是佛菩萨的智慧善根不能跟我们分享,智慧你要栽培。
但是他可以把他的福报来帮助我们消灾免难,这一点做得到的。
你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释提桓因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释提桓因他五衰相现了,他头上的花枯萎了,身上产生臭味,乃至于衣服产生了污垢,身上失掉了光明,最后不乐本座。
他知道他的天上的福报即将享尽,这个时候释提桓因就去找大梵天,请大梵天帮他做一些法门,帮他延长寿命。
大梵天说这个我没办法做,延长寿命对我来说没办法。
大梵天说,但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救你,他说释迦牟尼佛现在刚好出世说法,你赶快去求他!这个时候释提桓因赶快化成一个人,到了人世间、到了精舍,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寿命刚好快要结束,他至诚地拜下去,念一声南无佛就死掉了。
死掉以后,因为他那种强烈的皈依的心跟释迦牟尼佛的本愿功德感应道交,所以他死掉以后变成一个乡村的一个小猪,他就投生在这个母胎里面,但是因为他一种强烈的忆佛念佛皈依的心,他那个福报增长,结果那个母猪就像发疯一样,到处乱撞,结果就流产了。
流产以后,这个释提桓因那只猪就死掉了。
死掉以后,他又回到他原来的位置,又多了一期的释提桓因的寿命。
我觉得我们对于佛菩萨的功德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其实十方诸佛菩萨,他们的本愿功德都在忆念我们。
当然从现世安乐的角度来说,你念阿弥陀佛也好,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你都可以跟佛菩萨感应道交的,这个没有问题的。
只要你真实地顺从他的本愿,你真实地忆念他的圣号,可能是在明显中来对你感应,也可能是暗中对你感应。
但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存在,我们会觉得有些时候我们求某种事情好像没有出现,对不对?这个在《摄大乘论》有提到:说你所求的跟你的道业不相应的,佛菩萨不会给你,对你道业没有帮助的,佛菩萨不会给你。
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清楚。
那么我们在忆佛念佛当中依止信仰的心肯定能够见到佛陀,肯定能够得到破除障碍,增长福报,这是现世的安乐。
丁二、究竟解脱: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那么前面是比较偏重在一种信仰的心来念佛,这个地方就更进一步生起一种往生的愿力。
我本因地,这个我指的是大势至菩萨,这个因地是指的他在凡夫位的时候,他是以忆佛念佛的心,但是他是在秽土中成就无生法忍的。
大势至菩萨,看这个意思他是没有求生净土的。
但是他来到娑婆世界,他是摄受念佛的人一定要归于诸佛的净土当中。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把往生的观念作一个解释。
佛灭度以后净土的思想,在龙树菩萨的时候强调的是忆佛念佛来破除障碍。
龙树菩萨他判到难行道、易行道的时候,他并不强调求生净土。
求生净土的观念并没有明显,因为龙树菩萨的时候还是在正法的时代,佛灭度六百多年嘛!还在正法。
所以那个时候善根强,环境也殊胜。
所以那个时候只是判作难行道,就是你在修学过程当中你都不要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的帮忙,你就自己去处理你生死的业力,这叫难行道。
那么第二种就是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地求本尊的加持,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加持,求阿弥陀佛的加持,冥冥当中破除障碍,这叫易行道。
我们要善于利用诸佛菩萨的功德,来帮我们破障,这个叫易行道。
所以在龙树菩萨的判教当中,早期的净土思想只是忆佛念佛,并没有说归于净土的思想。
但是到了昙鸾大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到了唐朝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慢慢慢慢生命走到末法时代了。
那这个时候就不完全只是以信仰的心来忆佛念佛,更重要的是要在生命结束的时候要归于净土,大家就要考虑不能在娑婆世界待下去了。
这个思想善导大师讲得很清楚,他讲内因跟外缘:第一个内因力,我们本身的善根薄弱,容易退转;第二个在外缘当中,我们面对是一个五浊恶世,去佛久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难分。
我们的善根在流转当中不断地退化,而外在环境的干扰越来越炽盛,所以这个地方就要考虑求生净土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去看生命?第一个,生命是变化的,这第一个思想。
你今天跟昨天肯定不一样。
由此道理类推,你也可以判断:明天跟今天也肯定不一样,生命是变化的,它不是一条线,它是波浪的。
第二个更重要,它是往坏的方向在变:生命的变化是越变越糟糕。
所以如果你今生对眼前的佛法僧三宝不太满意,我保证你来生更失望,你可能连佛像都看不到,你看到的出家众可能不是今生这个样子。
那我们整个善根的启发要仰仗三宝的外在的因缘,托彼依正显我自性,你的善根要增上要假借三宝的因缘。
但是你假借的三宝是一个非常薄弱的力量,那就完蛋了,你的生命要增上就很困难了。
所以到了末法时代,我们要很严肃地去思维生死的问题了。
我讲实在话,学佛不是说你今生活得很安乐就可以了,其实以蕅益大师的标准,解决生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整个成佛之道当中,三界生死这一关是最难跳脱,而且障碍最多。
五阴魔境,五阴魔会干扰你,五蕴的障碍,外在的鬼神障,魔王的障碍,冤亲债主的障碍,什么障碍都有!你三界跳出去之后,后面的成佛之道一帆风顺。
诸位你不晓得还记不记得,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流通分的时候,他自己讲出他个人在五浊恶世修学的心声。
释迦牟尼佛说,弟子们,你们要知道,当知我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众生说是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我看过很多大乘经典,我很少看到释迦牟尼佛说这件事情很困难,很少听到。
但释迦牟尼佛很明确地说到,在五浊恶世里面成就无上菩提是很困难的。
印光大师说,你没办法,就像逆水中的鱼,你很努力用功,顶多保持原状。
所以在娑婆世界,你不要说进步,你保持原状就很厉害了,因为它大方向的力量是往这个放逸的力量在走。
你要去看看那个超商,走一次你就知道什么叫五浊恶世了。
那个外在的环境,那个六尘对你的刺激越来越厉害了。
所有的修学都必须要都摄六根,要向内安住的,但是当外在的环境对你刺激越来越厉害的时候,你就很难修学了。
所以说,你看大势至菩萨他也说到,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因为五浊恶世的到来,你今生没有跳出去,我保证你来生更难出去了。
那么这个地方就讲到两个观念,我们念佛的心态有两种:一个是信仰的心,第二个是往生的心,这第二个更重要。
很多人念佛他有信仰的心,但是他不见得有往生的心。
那么就是说,他对佛的功德有了解,但是他对净土有所不知,所以他没办法很正确地去分别,你受生在秽土跟你往生到净土对你的生命有什么差别,他缺乏这方面的判断,所以他往生的意愿不高,这非常可惜。
所以他念佛的时候,只是启动了佛号里面的无量光的加持,没有产生无量寿的临终的救拔,就是你的心态欠缺了往生的心态。
所以你一个念佛的人,你要用两种心态来念佛,第一个信心,完全投入弥陀的本愿;第二个,你要有往生的愿力。
彻悟禅师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是靠两种力量来牵引的,第一个是心力,第二个是业力。
所谓的心力就是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心是很复杂的,但是最重的心念,你往生的力量最强,就随那个重的地方而走。
第二个是业力,如人负债,强者先牵。
所以净土宗的人,你在临终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一种往生的愿力跟一个皈依的信心。
你一旦临终的时候没有培养心力,那就由业力做主了。
所以说我们忆佛念佛,一方面培养信仰的心,一方面培养往生的心,这两个是你的功课,这个就是假观了。
我们看丙三、结示劝修: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净土宗在忆佛念佛的下手方便有两个:第一个是都摄六根,第二个净念相继。
在《楞严经》它所说的法门就是破六根,你六根喜欢攀缘六尘嘛,就产生颠倒想,然后就开始造生死业力了。
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禅净双修的禅观,它多少就是在破六根的执取,然后从六根当中安住不生灭心来提起佛号。
所以禅观对于我们都摄六根是有帮助的,从禅观当中来提起一句的佛号。
第二个净念相继,你每一句佛号都要具足你的信心,具足你的愿力。
禅观能够让我们无住,能够帮助我们都摄六根;净土宗的忆佛念佛让我们净念相继。
所以我们只做两件事情。
很多净土宗的学者对于经论完全不看的,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净土长得什么样完全不知道,其实对你非常危险。
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强大的愿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对它完全不了解,然后你很希望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对净土,到现在还描绘不出一个明显的图样出来,那你念佛大概就是消业障、增福报这一块了,因为你没办法去忆念净土。
所以基本上,你要能把净土的功德要把它很清楚地在心中不断地忆念,它有什么安乐的功德?有什么样的清净的解脱的功德?比方说我们随便举个例子:你往生净土,基本上你身心是安乐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没有三恶道的痛苦,那么快乐的诉求对我们凡夫是很重要的;衣食自然,你不用为生活去奔波;五种神通,你那个果报体特别有力量,你可以遨游十方世界,亲近十方诸佛;寿命久远,你不用受分段生死的痛苦。
我们凡夫这个分段生死把我们搞得莫名其妙的,好不容易修行有一点功力了,死掉了,死掉以后又重新开始,这个分段的死亡把我们的善根切成一块一块的,没办法相续,让我们前生的功德跟今生一加一不能等于二,糟糕!而极乐世界它有无量的寿命。
所以你必须对净土法门整个功德要很清楚地在心中,很清楚。
我们今天创造一句佛号,无量光、无量寿,这个佛号可能会到娑婆世界来投生,也可能会到净土去,你都要想清楚。
我们不可能到临命终再来做决定,不可能的事情!你这个佛号要往哪里去?我们刚开始念佛依止信心嘛,我们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我们把身心世界交给了弥陀,但这个佛号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个它带到人世间给你享受人间的安乐,第二个它带到净土去。
你要很清楚地知道这两个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你来到娑婆世界,它是有过失的:第一个,无常败坏的过失,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空欢喜一场。
你得到一个美妙的水泡,再怎么快乐,它毕竟是个水泡。
它破裂的时候,因为你产生执取,你一定会有很大的痛苦。
水泡会破裂的,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
第二个,它会让你产生放逸,世俗的安乐会产生我们的贪欲跟嗔恚,它跟极乐世界不同。
极乐世界的安乐是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那是跟道业相应的,那是一种无过失的安乐。
我们凡夫的世俗的安乐是有过失的安乐,譬如美食夹杂毒药,你去享受快乐的时候,你肯定会产生放逸的烦恼,你就造罪业了,第三生你就到三恶道去了,三世怨。
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在今生都要想清楚的。
你今生把念佛的功德回向到娑婆世界,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有放逸的过失,有来生三恶道的过失,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反过来我们今生把这个念佛的力量求生到净土,身心安乐,还有清净的功德,你看跟诸佛,亲近十方诸佛。
五尘说法,在那个地方,色声香味触五尘自然说法,增长你的善根跟菩提心。
诸善聚会,僧宝的力量,依众靠众。
佛法僧三宝都很强,你在安乐当中自然增长善根而成就不退转。
所以我们在忆佛念佛当中,除了你的信心以外,你的愿力就很重要了。
信心是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对佛陀来说的;愿力是对净土来说的,这两个功课都要做的。
这个就是我们在无住当中来生起我们往生的信心跟往生的愿力,然后把这两种心态投入到这句佛号当中,那么构成一种感应道交,去改造我们的生命。
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问:在净土宗整个身口意的三密相应当中,对口业来执持弥陀的圣号是不是特别重视的?师父答:是的,因为音声最容易摄心。
你用眼睛看阿弥陀佛的圣像,第一个很容易辛苦,第二个你很难相续,因为你眼睛受不了。
我们可以在一天当中听音声听八个小时,不但专注,而且养神;但是你眼睛看佛像看一个小时就很疲累了。
所以这个用眼根来摄心不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耳根会比较适合。
问:但是如果很不凑巧在佛三跟佛七期间突然喉咙发炎,实在念不出来,应该怎么办?师父答:你可以金刚持啊。
不过我建议你打佛七的时候,你嘴巴要动一下。
有些人念佛嘴巴不动的,这个很不好。
你要跟着你的音声走,你要听你自己的声音,结果你不创造音声,那怎么办呢?一定要创造一个所缘境,你的心才有办法去跟你的所缘境,你要追寻弥陀的脚步,结果你连弥陀都没有创造出来,你要追寻什么东西呢?而且你只能够追寻你自己创造的音声,这个很重要的,你才能够越念心越寂静;你听别人的声音,你是越听越躁动,那是心外求法,这个不一样。
所以如果你喉咙有问题,我建议你嘴巴振动一下,会创造一个声相,声音在唇齿之间,在嘴唇跟牙齿之间会有一个声相出来,你就跟着那个声相走,也可以。
净土法门你要顺从本愿,要追寻弥陀的脚步,要听你的音声,第一个条件——你要把弥陀的音声创造出来。
问:法师说修净土宗,我们必须观想我们自己是罪业深重的凡夫,无有出离的因缘,只有靠佛力的加被,只能靠阿弥陀佛的救拔。
但是每当我在佛堂很专注念一句佛号的时候,内心有万般的悲切,感到很难过,眼泪不由自主地留下来。
请问我应该如何来对治悲魔的来袭?师父答:净土法门是要带一点感情的,这是事实。
你完全没有感情,那就没办法念佛了。
但是感情又不能太重,感情太重的话,你的确会有问题。
所以我们在禅净双修当中,理观就是在调和你的感情。
其实是这样子讲了,感应道交的心态有两种,有两种心态:你要是一昧地向外攀缘,完全事持,没有理观,阿弥陀佛,你就忆念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这样子会比较危险,你的感情会很难克制。
以蕅益大师的想法是,你这个感应要建立在自他不二,你要观想我为什么能够感应道交呢?因为我虽然业障深重,但是我这一念心把业障深重、这个如梦如幻的业障深重拨开以后,我的心是清净的,是如;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但是万德庄严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后来才有的,当我们把这个如梦如幻的万德庄严拨开以后,它的本来面目也是如。
既然是一如无二如,自然感应道交了。
能念所念性空寂,所以感应道交难思议。
最好是建立在一种自他不二的心性的本体来建立你感应道交的观念,这是最安全的,这就有点理观在里面。
这个时候,阿弥陀佛不完全只是活在十万亿佛土外,他还活在你的心中,这样会比较好,那这样子你会比较理性一点。
所以我们在念佛当中,你如果情感太重,你要调整一下。
这个时候你观想,本来无一物,在我的心中本来就没有情感,这本来就没有,那只是在一个无住的心中我建立一个往生的假相,我必须要借这个情感来往生净土。
所以如果你觉得说,你的情感太重,我建议你稍微正念真如一下,把心先带回家,重新调整,这样对你会比较好。
所以我们在念佛当中,什么时候加强无住?什么时候加强生心?你就是要随时调整。
问:我们在绕佛的时候要注意听自己的音声,忆念佛陀。
请问法师,绕佛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应该放在哪里?若一首往脚上看,就会觉得头很晕。
我们可以观想这西字佛号吗?师父答:观想西字佛号是不好的。
你要观想,你宁可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不要观想那个佛号,佛号是用来听的,不是用来观想的。
佛号是南无阿弥陀佛,是取它的音声,不是取它的字,取那个字没有多大意思。
你要观想,你宁可观想佛像、观想光明、观想莲花,不要观想阿弥陀佛那西个字,反而是它的音声,它所创造的那个声相,这一部分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你一定要观想,你观想光明相、莲花相、佛像都可以。
那么你在经行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你的脚掌要微微地用力,你可以把心微微地注意脚掌,让你的气血往下沉。
但是眼睛应该放在哪里?眼睛应该闭起来,你要都摄六根啊。
所以你在念佛当中,只有耳根打开,其它的五根都关掉的,那个开关都要关掉了。
你眼睛到处看的话,你音声就听不清楚了。
所以你在念佛当中,整个心,我们本来一个心有六个门嘛,从眼睛出去,从耳朵出去听声音,从眼睛去看,但是这个时候你念佛人是把心整个收回来,整个眼睛、鼻子什么其它的五根都关掉,只有把耳根打开听声音,而且只听佛号的声音,其它声音都不能听。
你念佛的时候眼睛东张西望对你非常不利,分心啊。
我们的能量、心力本来就有限,你这个眼根也打开,耳根也打开,鼻根也打开,那就完了,那个心光外泄,《楞严经》讲心光外泄。
所以我们的建议你眼睛不要随便看比较好,除非你真的很严重的昏沉,看看光明相对治一下。
问:请问法师,弟子在家做早晚课的时候,有习惯性地开着CD,跟着CD一起做,这样可以吗?师父答:当然可以啊,你有这个音声来带动你。
但是你不管做什么功课,你一定是听你自己的音声,持咒也是这样,念佛也是这样,诵经也是这样。
别人的音声只是一个带动,你一定要自己创造一个音声,自己跟着那个音声走。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个观念不是念佛而己,持咒也是这样,诵经也是这样。
问:在念佛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是不是可以开着?因为弟子关住眼睛就会很昏沉。
师父答:闭着眼睛会比较好,第一个你容易专心,第二个养神。
但是你如果说是很严重的昏沉,偶尔打开眼睛看看光明相,可以。
但是那是一时的对治,不是常法。
正常的念佛是,所有的五根的门都要关掉,只打开耳根而己,然后专心听你的音声,是这个意思。
净土法门是以音声来摄心的,以音声来代表弥陀所有的功德,所以你必须想办法把你的身心世界投入到这个音声当中,是这个意思。
净土法门,如果你有志于解决生死问题,大概是我们末法时代唯一的方法了,没有其它方法了。
它不要求你禅定,它不要求你广大的资粮,甚至于你过去今生带了一点罪业,没关系。
但是它要求你临终达到正念,这是最低标准。
你在临命终的时候,你生命的水泡破裂的时候,你要能够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地方就看你的功夫了。
不是平常的正念啊,平常的正念每一个人都做得到,临命终的时候那才是功力啊。
你色身即将败坏,你要离开你很熟悉的今生的世界,你要面对一个不可知的未来,很多人会产生恐惧。
因为你对它有所执着,就产生挂碍,产生恐惧。
其实净土法门它的往生的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你对人生今生有正确的心态,你对阿弥陀佛有正确的心态,对净土有正确的心态,其实净土门是重视你的智慧的判断。
往生在信愿嘛,这个信心跟愿力完全是智慧门,它对于专注的念力要求不高,它的标准,乃至十念,那是非常低的标准,但是它对于你往生的决心跟往生的愿望,那是不能有丝毫的差错,那是非常高的标准,那是要求你一心归命通身靠倒,不能有任何的讨论的空间。
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一个心地的传承,净土宗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关键思想在这个地方。
这个一心归命包括你对弥陀皈依的信心,包括对往生净土的好乐的愿力,这两个都很重要。
第一个你要仰仗佛力,第二个你本身要有往生的愿望。
那这个都是我们要抓住它的重点,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你先把往生的关键抓到了,到了净土再去规划你下一个生命,你那个时候要学很多法门,那个时候再说了。
你那个时候的果报体非常殊胜,跟现在完全不同。
所以你的成佛之道,你一定要很明确地规划:我第一步先到哪里,以后再怎么走、怎么走,你要很清楚。
因为我们扣掉我们吃饭、睡觉、工作的时间,剩下的精神体力,你能够利用的能量有限,你应该怎么办?你要想想看。
我们生命的水泡总有一天会破灭,那个时候你的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现在要早做准备,否则你那个时候肯定要手忙脚乱。
好,我们今天上到这个地方。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回向。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为您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