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用兵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一定得按照孙子兵法的规矩来。
吴起曾在兵权篇中说过“故凡集兵,千里者旬日,百里者一日,必集敌境”,意思就是说,集结兵力的时候,千里路程的期限是十天,百里路程的期限是一天,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到敌国的边境上。
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敌人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只能仓促的在城头防守。
简而言之,若是刘备日行三十里慢吞吞的来宛城,张绣和贾诩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在宛城外布置伏兵,亦或者破坏交通要道、拆毁渡河的桥梁、将城外的百姓迁徙入城、将城外的牲畜集中到城内、砍伐柴木杂草用于日常生火度用或城楼防守等等。
急行军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削弱敌人的防备力量,这样在攻城的时候就能取得更多的优势。
而当刘备急行军抵达宛城外三十里的时候,张绣是不敢再遣人出城迁徙百姓、集结牲畜柴草等人力和物资的。
时间上来不及了!
“一日急行百里,刘备麾下有高人啊。将军,立即紧闭城门,若无军令,任何人不得进出。违令者,立斩!”在探得刘备在宛城三十里外安营扎寨,贾诩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凝重。
敢百里行军的人,要么是纸上谈兵的庸将,要么是深知兵贵神速的能将。
显然。
张绣和贾诩面对的,并非是无能庸将。
不论是刘备的立寨位置,还是进兵宛城的时机,都令贾诩感到棘手。
张绣心中有些慌:“文和先生,城外尚有士民没有返回,若是紧闭城门,恐怕会引起城内士民的恐慌。”
虽然早知道刘备有图谋宛城的野心,但张绣不可能在刘备未进兵前,就紧闭城门不许士民进出的。
刘备来得太快,不少外出的宛城士民都还在城外。
贾诩冷哼:“将军何时变得如此优柔寡断了?难道要为了些许士民而坏了宛城的防守部署?”
后世曾有人调侃,程昱用计“可伤玄德,可伤孟德,但只要不伤仲德就行。”,贾诩用计“可伤人和,但只要不伤文和就行”。
虽然是调侃,但也足以说明程昱和贾诩都是心狠手辣令人畏惧的存在。
贾诩活了七十七岁,死后的谥号是肃侯;程昱活了八十岁,死后的谥号也是肃侯。
肃在谥号中的意思,就是德行刚烈,行事果决,令人畏惧。
连同时代的人,都对贾诩和程昱心存畏惧,可想而知,这二人就如同浑身长了刺的刺猬一样,谁去咬都得被硬刺反伤。
贾诩的话,令张绣的心底忽然滋生了一股寒意。
为了些许士民而坏宛城防守?
若张绣真敢这样做,贾诩不仅会直接放弃宛城,而且还会在放弃宛城逃回许都前,让张绣去抵挡刘备来争取跑路的时间。
作为西凉诸将中侥幸活下来的残将,张绣太清楚贾诩的狠辣了。
为何张绣在贾诩面前跟个乖宝宝似的对贾诩言听计从?
因为张绣怕啊!
若不言听计从,没准哪天就被贾诩给卖了。
昔日李傕不听贾诩的计策执意要劫持天子,担心贾诩坏事还故意准备了三乘车,一车载刘协、一车载伏皇后、一车载贾诩,要让世人都知道劫持天子的主谋是贾诩!
小说《三国:舍弟诸葛亮,劝刘备入荆州》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