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晓国兰兰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屋顶上的那朵云》,由网络作家“王鑫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主角晓国兰兰的都市小说《屋顶上的那朵云》,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王鑫泽”,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话也没打。一天中午,大军提货来得不早了,顺便从镇上买了菜。他就想着叫大伯和二伯来一起吃饭。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军小时候最害怕大伯。母亲给他喂药他不吃,她就把大伯叫来。大伯严厉地说:“向大军!抓紧把药给我吃了!”大军不敢不从。但他也是长了点“坏心眼”:他把药片藏在舌根底下,然后大口喝几口水。等大伯走后,就趁母亲看不见,把药吐掉:“呸!苦死了!”大伯带了一......
《畅读精品屋顶上的那朵云》精彩片段
大坡庄沿着大公路,在水乡镇边缘地带,是镇最西边的村子。村子东头有一家大超市,在那个十字路口有红绿灯,往左拐,就上了205国道。沿着205国道再往南走大约五六里地,一排装着卷帘门的小矮房,从北往南数第三个,就是大军和兰兰的出租房。
兰兰的工厂和大军饭店离着不远,也就差着几百米。饭店老板是外地人,来这里打工,后来白手起家自己建了饭店,当上了老板。就在今年六月中旬,老家突然打来电话,告诉老板,他父亲晒粮食的时候,脚一滑,摔倒了,现在还在医院里。老板家里就一个孩子,母亲也老了,照顾不了老爹了。老板连夜回了老家。过了几天,老板回来了,他这次回来就是打算把饭店卖出去,金盆洗手了。
老板不好意思直接说辞退大军,对他说:“兄弟啊,你来我这也有一二年了,也确实有感情了。但是我家里出了点事,这饭店我也打算卖了……哥对不住你……”
大军人实在,很善解人意:“没事,我知道。谁还不能有个事啊。以后咱常联系。”
眼下面临着失业,大军也不得不惆怅起来。
有一次大军出门,看见人家洗车店排了很长的队,并且洗辆车便宜的都得七八十,贵点的几百块钱。大军很是心动,打算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也开一家洗车店,让兰兰辞职,来洗车店和他帮忙。
大军兴奋地把这消息告诉兰兰,而兰兰却不屑一顾:她说去学洗车,再开店,交房租,成本太高;并且风险还大,容易亏本。她想让大军去一家钢板厂上班。
大军急忙说:“钱难挣,屎难吃。要是怕亏本的话,那指定挣不来钱。”
大军和兰兰意见不合,越说越激烈,最后都吵了起来——这是大军夫妇从结婚以后第一次吵架。两人争执了一个晚上,最后谁也没说过谁。
第二天四点多,天刚刚亮,大军就夺门而出。
“向大军!你滚出去,就别回来了!”
“谁回来谁就是孙子!”大军跨上摩托车,去外面买了两个包子,回了老家。
大军爹刚开门,就见大军回来了,忙问:“这么早你回来干啥?”
“唉!和兰兰吵架了。”
正好地里忙,大军爹就安排大军娘看着店,让大军去提货,自己去地里。
就这样,过了几天,大军和兰兰一个电话也没打。
一天中午,大军提货来得不早了,顺便从镇上买了菜。他就想着叫大伯和二伯来一起吃饭。
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军小时候最害怕大伯。母亲给他喂药他不吃,她就把大伯叫来。大伯严厉地说:“向大军!抓紧把药给我吃了!”大军不敢不从。但他也是长了点“坏心眼”:他把药片藏在舌根底下,然后大口喝几口水。等大伯走后,就趁母亲看不见,把药吐掉:“呸!苦死了!”
大伯带了一瓶白酒来,看包装应该不错。大伯说:“我这酒可有年数了!”
大伯问,为什么兰兰没来。大军就把他的“洗车店计划”和吵架的事告诉了大伯。大伯把酒放在地上,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向大军!你这熊孩子毛病那么多呢!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非得吵架……两口子不和谐的事多了去了,哪有动不动就吵架的?你现在就给我滚回去!”
大军愣住了,他没想到这时候会挨一顿“熊”。
“吃完饭我就回去。”大军声音明显有些颤抖。
“吃什么吃,你现在就滚回去!”
大军立马出门,晓国跑出去想叫住父亲。大军说:“走啊晓国,我带你去玩!”
大军去了镇上的烧烤摊,点了三十串肉串。到了出租房,他藏在一边,让晓国去敲门。
兰兰听见敲门的,愣是没有开门。
“妈妈,是我!”听见晓国的声音,兰兰方才开门。
即使兰兰再生大军的气,当她看见晓国时,也是喜笑颜开。他把肉串递给妈妈说:“爸爸知道你还没吃饭,特地给你买的。”兰兰笑了。
“爷爷奶奶在家里好一顿骂他呢!”晓国这“和事佬”不停地说着大军的不是。
兰兰也不生气了,她知道大军就藏在附近:“向大军,滚出来吧!”
大军笑眯眯地走出来:“奶奶,我回来了。”
这可把兰兰高兴得不得了。
“你回来干嘛呢?”
“我这不打算下午去钢板厂应聘吗。”
吃过饭,大军把晓国送回老家。他和兰兰一起去周边的钢板厂转了转,相中一家——天远钢板公司:这一家一天工作八小时,工资不错,有底薪。还交五险一金。
大军去了天远报了名,也很顺利,大军被录用了。自此大军和兰兰一样,开始了“三班倒”,形成了比较有规律的上下班时间。他想和其他同事调整一下,让他和兰兰同时上下班,同事也挺好,同意了。
晓国的学校正准备建设新的教学楼和操场,学校的南边堆积着两座巨大的土山,那里整日有挖掘机工作。土山的旁边种着许多草,自然有很多蚂蚱。就算老师再强调,也阻挡不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一下课,晓国和其他几个孩子总会那些一个装橡皮泥的盒子,到那里捉蚂蚱。甚至体育课上,老师会带领着孩子们去那里爬土山。起初晓国并不敢爬,不等上去总会脚滑摔倒,跑了几次,他终于哭了。老师悉心告诉他要快跑,不要害怕。最后尝试了一次,成功登顶,老师带领孩子们给勇气可嘉的晓国鼓掌。
八月的水乡镇还沉浸在三伏天里,蝉的鸣声笼罩着整个大庄村,与燥热的风映成一条独属于夏的风景线。刚下过一场雨,闷热的天气也清爽了许多,雨滴洗濯了树叶上的尘土。到了晚上,一些人拖家带口拿着手灯和瓶子去村边的小树林里捉知了猴——雨天过后,积水冲到知了猴的窝里,它们需要出来透透气,所以树上都是它们的身影。其实说是捉知了猴,倒不如说,是去树林子喂喂蚊子。
再开学后,晓国的学校便焕然一新了——崭新的教学楼和塑料操场,还有屹立在操场西边一杆国旗杆,国旗随着风儿展现着无限风采。
新教室比以前亮敞了不少,被涂抹得乱七八糟的墙壁也变得白花花的。新的桌椅整整齐齐的摆着,再加上窗边的几棵盆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晓国已经上三年级了,刘老师曾当了他两年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今年,刘老师继续教他,但不做班主任了。
刘老师挺喜欢晓国这孩子,她说晓国听话懂事,还聪明。一年级的时候,大家还都在学习拼音,认字,晓国已经会背不少诗了。
过了一个多月,到了十月中旬,家里就开始准备收玉米了。在晓国老家那里,人们总是管玉米叫“棒子”,“掰棒子”就是“收玉米”的意思。
那是个周日,大军兰兰回家帮忙收玉米,大军娘在家看孩子。到了中午还没收完,都在地里,还没吃饭。大军打电话让大军娘去地里送饭,让晓国自己在家看电视。可晓国又哭又闹,非要跟着。奶奶骑着她那破旧的三轮车带着晓国。地里的那条小路很窄,并且是土路,疙疙瘩瘩,骑车走很颠;不骑车呢,又很远。他们娘俩慢慢悠悠地蹬着车子,几阵蛙叫和蝉鸣,和着一阵清风,好像要给这娘俩擦擦额头上的汗。
奶奶看着这黄澄澄的玉米,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给晓国讲了个“狗熊掰棒子”的故事:一个狗熊要去掰棒子,它掰一个就夹在胳肢窝里,掰一个放一个,然后放一个就把前一个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奶奶问晓国,知道狗熊是怎么死的吗。晓国不知道,奶奶说狗熊是笨死的,晓国被逗得哈哈大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晓国说感觉过了很久很久,他们终于到了。晓国提着饭,奶奶拿着碗筷,二人向着地头走去。
大军接过饭,撵着他们娘家快走,怕他们太热。奶奶问收了多少了,大军说,收了两亩多地了,快收完了。说罢,奶奶便领着晓国走了。
他们到了家,晓国迫不及待打开空调,从冰箱里拿出雪糕,吃了起来。奶奶说她还不那么热。
下午,老李奶奶到小卖部里,晓国正在看电视。她问晓国:“晓国你要小狗吗,我家狗生了。上午来找你们没找到。”晓国一听有小狗,高兴坏了,跟着老李奶奶去抱小狗。晓国挑了一只黄色的小狗,兴高采烈地回了家。过了一会奶奶忙活完了,到家看见有小狗,问晓国,晓国才告诉奶奶。奶奶也喜欢小狗,她把馒头掰成小块,喂给小狗。小狗不吃,应该是不饿,或者是不喜欢吃。晓国给小狗起名,叫“小黄”。奶奶一听,笑道:“你叫晓国,它叫小黄,那你俩成兄弟了?”
“哼!我不管,它就叫小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