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知寒学森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阅读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由网络作家“老雪糕”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叶知寒学森是穿越重生《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中出场的关键人物,“老雪糕”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我把这些介绍给那些教授的时候,只有我知道你的年龄。”“其次,现在京师大学需要方向。”“每个人都憋了一口气,需要释放。”“可华夏曾经太弱了,军工研发需要想象力,需要大胆尝试,需要创新思维,这是我们的学者所不具备的。”“而你恰好给了他们方向。”“或许纸飞机项目最后会失败,但末端军工体系,是绝对可行的,也是能够让他们沿着这条......
《高质量小说阅读我,洲际导弹之父,此生不辱华夏魂!》精彩片段
“华夏之危机,需要千万万青年迎头而上。”
“我京大学子,当大步向前,强国强民,决不可做畏不敢前的弱者。”
“失败固然遗憾,但华夏百废待兴,向前的每一步,都是诸君对未知的探索。”
“子任同志托我转述给京大全体师生一句话:放手去做,错了再来,不怕犯错,就怕不做。”
……
刘龙辉的发言在一定的程度上扭转了京师大学的风气。
在他刚来的这几天,观察到的京大学生的确刻苦钻研。
但一个一个都像是独立的个体。
每个人都忙碌着自己的事情,看似竭尽所能。
实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划水模式。
一根细丝再坚韧,终究一扯就断。
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真正的拉着华夏这艘大船前进。
而这次大会过后。
他分明能够看到京师大学每位学子脸上的斗志和英气。
较之之前束手束脚,满面阴云的状态,要好了太多。
临近会议结束,叶知寒便又孤零零的离开了。
回到实验室之后,他就开始对无人机的理论模型进行拆分。
最关键的动力系统由他亲自负责,其他的机身和装载舱室的模块,则就通通切割了出去,寻求外部合作。
……
约莫两个小时过后。
正在他进行分解的过程中,一道敲门声突然传来。
叶知寒放下纸笔,走到门口,轻声问:“谁?”
“刘龙辉。”
叶知寒这才打开了门:“刘校长,您怎么来了?”
把刘龙辉请进了办公室,随后探出头左右看了一眼,发现没人关注这里,便急忙关上了屋门。
“以后用不着这么保密了,”刘龙辉满是歉意的说道:“昨天是我比较保守,不过从今天开始可以放手去做了,刚才刘志民院长已经给我通过话了,把你的末端军工体系和纸飞机项目都仔细的向我阐述了一下。”
“我很震惊,也很激动,这是一个不曾想过的途径,针对末端军工体系我做了以下的打算。”
“首先,我会联合各个理工科学部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汇总。”
“然后,由教授以上的学者根据末端军工的思路进行探索。”
“当然,你这边如果也有好的军工设计,需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会组织教授进行探讨商议。”
“好的,没问题,”叶知秋急忙点头:“谢谢刘校长对我工作的建议。”
“嗯,不客气,还有这个杂物间,我们院里商议了一下,打算进一步改建扩大一下,因为是和中科院共同合作创办,所以就命名为中科院第五研究所,同时京大的教授也可以同时在研究所兼任研究,如果需要相应的人才,你可以直接和我说,我帮你安排。”
“我这么年轻……校长您就不担心?”
刘龙辉道:“实话实说,担心。”
“那……”
刘龙辉叹了口气,道:“首先,我要对你的想法表示肯定,末端军工体系和纸飞机项目都是让我以及无数教授都赞叹不已的想法,要知道,在我把这些介绍给那些教授的时候,只有我知道你的年龄。”
“其次,现在京师大学需要方向。”
“每个人都憋了一口气,需要释放。”
“可华夏曾经太弱了,军工研发需要想象力,需要大胆尝试,需要创新思维,这是我们的学者所不具备的。”
“而你恰好给了他们方向。”
“或许纸飞机项目最后会失败,但末端军工体系,是绝对可行的,也是能够让他们沿着这条路挖掘出其潜力的重要路径。”
所以我在想我最后能为华夏做些什么。
帮助你和永怀回国,是我最后能做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还有这一袋不起眼的资料。
史密斯以确保人身安全为由强制要求我带着你和永怀一同乘坐飞机回国,但我知道,这是一架通往地狱的航班。
所以我以晕机为由,将你们推了出去,由我独自登机。
你们都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学生,华夏有你们,我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
你们要永远牢记得我们在丑国说好的……
大国梦。”
信纸最后,是几片泪痕。
……
……
……
……
叶知寒的灵魂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旅行,就像是一个冗长的梦。
他从太平洋的深海中迷失,流逝了无数时间为代价,才得以挣脱这海洋牢笼。
他随无数英灵俯瞰华夏,
看华夏走过崎岖的道路,
看华夏度过那最困难的几年,
看华夏开始腾飞,
看高楼如林,
看车水马龙,
看航母下海,
看外交官义正严辞的呵斥现在的丑国,没有资格从实力地位出发同华夏谈话,
看两架歼20护送烈士遗骸回国。
看那些曾埋骨青山的英灵陆续放心离去。
他才从沼泽中挣扎出来。
孤身走过漫长的黑暗。
向眼前的那束光走去。
……
……
……
猛然睁开双眼。
眼前是蓝天白云,一股刚下过雨后尘土夹杂着青草的气息扑鼻而来。
耳畔,有一阵阵交谈声。
“丑国带着小弟跑到百济闹事儿,我看这架势完全不是单纯的想收拾一个百济,恐怕连咱们也想一起收拾了。〞
“不至于吧,咱又没得罪它。〞
“呵呵,我就给你们提个醒,百济半岛和谁最近?这个想通了你们就明白了。〞
叶知寒猛的从地上坐起,大口的喘着粗气。
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
这片他朝思暮想的久违的土地。
这个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陌生,又熟悉。
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世界,却又是原来那个世界的镜像。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辛丑、庚子条约、抗战……
自1840年起,华夏这沉痛的百年屈辱史并未有丝毫变化。
哪位高喊华夏人民从今往后站起来了的子任同志,仍是所有人心中的太阳,未有丝毫变化。
叶知寒手掌抚摸着这片土地。
前世的归国梦想随着坠机灰飞烟灭。
可没想到,他最终竟是以这种方式回来了。
简单怀旧后,他开始琢磨眼下的情况。
现在是1950年,距离结束百年屈辱史,重开国祚刚刚过去两年。
1950……
叶知寒顿时警觉了起来。
“现在百济战争还没有爆发。”
想到这里,他整个人立马变得严肃了起来。
他知道这场战争是何等的惨烈。
也正是这场战争,让他做出了坚决离开丑国的决定,活着回不去,哪怕死着,也要回去。
没有人能够清楚,当年这场百万华夏青年用钢铁意志阻挡钢铁洪流的战争。
对他,造成了无比的震撼。
他是首先一个华夏人,其次才是军工物理泰斗。
可他却被困于丑国,非但无法为祖国贡献一丝力量,甚至丑国的飞机、导弹中,还有一些他的专利;
甚至他所参研的原子弹,成为了丑国恫吓华夏的达摩利斯之剑。
他永远也不会原谅自己,他亏欠祖国太多太多。
……
“知寒,这事儿你咋看?”
田埂上,几个人讨论正酣,争执不下,将问题抛向了村里唯一的文化人。
在这个世界的叶知寒没有出国,是一个实打实的本土科学家。
“知寒?发什么呆呢?”
“咱国肯定是要出兵的,”
叶知寒从地里坐了起来,道:“如果真的让丑国把战线推到我国边境,根据华苏友好同盟条约,沙苏毫无疑问会驻兵我国东北出海口,到时候前线拒鹰,后线进熊,我国就彻底沦为了苏丑亚洲角力场,到时候想发展就是天方夜谭了。”
“啊?不愧是咱村最有学问的人,说嘞真有道理。”
有人质疑道:“但现在咱们什么军事实力?根本不是丑国的对手啊,我觉得最多是在边境合谈,尽可能的保证本土利益,不太可能出兵。”
叶知寒道:“要想踏踏实实发展,打不过也要打。更何况,也未必一定打不过。”
“放手一搏,要是输了,那日子可就彻底没法过了。”
“不会输,”叶知寒自言自语道:“但也不能残胜。”
他这次既然在战争之前赶回来,就一定要让这场战争取得截然不同的战果。
“干活了干活了,队长来了。”
闲聊间,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走到地头。
“在讨论什么呢?这么激烈?”
“我们在猜,百济的事情咱国会不会出手。”
“咸吃萝卜淡操心,这是你担心的事儿?”队长顾贤笑骂一声。
一个看上去滑头滑脑的男子笑道:“不是,我可记得队长你之前给我说过,国家想让我知道的我才能知道,不想让我知道的,我怎么着都不会知道。
这百济离洛城几千公里,我们都能知道,你说这是不是就能说明点什么了?”
“就你话多,不行给你多分几亩地,看能不能堵住你的嘴。”
“错了错了,我干活!”
围观的几个人笑了笑,随后就又低头干起了农活。
叶知寒看着眼前刚刚翻了一半的土地,便也知道该做什么了,捡起锄头便开始挥舞了起来。
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干过农活了,但儿时锄地的经验,现在倒也还没忘。
“知寒,你过来一下。”队长顾贤走到地头,挥了挥手。
“怎么了伯伯?”
顾贤小心翼翼的从怀里取出来一封信:“这是豫省大学的入校通知书,刚才送到村里了。你先别干活了,回去收拾一下,今天下午你振水伯伯去郑县,我让他捎上你。”
(因为作者君是物理老师,所以后面有的剧情设计到物理知识的,总是忍不住犯职业病,想掰碎了给大家讲清楚,所以文科生和已经毕业的同学可以选择跳过一些物理相关的知识点。
不过理科生或者未来有打算学理的同学可以看下,如果能激发你们对物理的兴趣就再好不过了。)
朱倩小声道:“只有赵教授有能力讲,可他却又不讲。”
“连京大的老师都不讲?”叶知寒道。
“可能觉得我们比较笨吧,”朱倩道:“不过我们也不是不好好学习,只是很多同学都是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基础难免会差一些。”
叶知寒看了这丫头一眼。
一条马尾,眉眼清纯,加上一身民国风的淡蓝色上衣和裙子,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美。
第一次见面因为在晚上,他甚至并没有注意。
“其实,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先找一些基础的书籍来看,从代数和几何开始学,基础如果不打扎实,那怎么学都会事倍功半。”
“这些特别基础的都学了,”朱倩刚说完,便急忙改口:“但我们的教材大多是沙苏版本,因为译本和习惯的问题,从基础到进阶,总觉得中间缺失了一些。”
“你的感觉是对的,数学的发展本就是不连贯的,”
叶知寒从未央湖畔站起来,双手插在口袋,向自己的实验室方向走去:“不过我现在很忙,恐怕没办法解决你的问题了。”
“那等你有空了吧,对了,赵院长说你的计算出错了。”
“出错?”叶知寒停下了脚步,心中的胜负欲仿佛一下被激发了出来,坚定道:“我不可能在这么简单的问题上犯错。”
“赵教授就是这么说的,”朱倩道:“他说你漏掉了一个重要条件。”
“什么条件?”
听到朱倩这么说,叶知寒反倒认真了起来。
因为这个计算所需要考虑的条件太多太多,所以他还真的担心自己是不是因为速度太快忽略了什么。
“赵院长说你忽略了阻力是一个变量,你用一个常量代入计算,肯定出问题了。”
叶知寒随即便释怀了,问道:“赵院长应该没看完吧?”
“嗯,”朱倩道:“看到你出错了之后就没有再看下去了。”
“那就正常了,”叶知寒拿过朱倩手中的笔记,翻到了后面:“我在最初计算的时候确实是用常量D来带入计算的,但是在后面有论述,根据气动力学和发射参数调整,可以将阻力固定在一个比较精确的区间。”
“这样有两个好处,就是无视了地形和环境的差异,能够实现各个场景的炮基发射。”
“这个思路比较特别一些,主要是之前计算临界质量的时候想到的方法,索性就拿来用了。”
“这个思路的特点就是产生一个人为定量,而在这个计算中,阻力就是人为的定量。”
“其实能发展纤维丛理论,我相信赵院长的物理天赋也很不错。”
“所以如果他看到后面的话,不会提出这个问题。”
朱倩听的云里雾里,拿起笔记端详了起来:“我说这一大页看上去和前面的计算有点割裂,原来是对D值的推演……不过我还是不太懂……”
她话还没说完,刚抬起头,就看到叶知寒又走出去好远。
“呼……”
朱倩气的吹了吹耷拉在额头的发丝,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叶知寒身后。
叶知寒对这妮子的求知欲彻底服气了。
一路跟着他走到了实验室门外,缠着她喊了一百多遍讲题的事情。
“好了,你也别在我耳朵边嗡嗡嗡的了,我真的要忙了,等后面我再散心的时候,如果碰到你的话,你可以找我问题,但在我工作的时候不要打扰我。”
“好,”朱倩笑道:“对了,我叫朱倩,数学部大一新生。”
“叶知寒,旁听生。”
说着,叶知寒站在门口,目光盯着这丫头。
时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院长刘志民拿到邮件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查看。
他在着手处理一件相对来说更加重要的事情。
关于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又称61k型高射炮)的改进以及辅助校准。
这是华夏当下所能制造的最精密武器。
也是可以投入战场的唯一底牌。
现在百济方面的情况严峻,虽然上面传达任务之后并没有给予太多说明。
但刘志民清楚,上面要求改进的原因是什么。
此时华夏东北边境,已经是黑云压城,一场战争,说爆发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虽然61k炮和丑国的军备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若是能把准度提高一分,便有可能多歼灭一名敌军。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对这条生产线进行颠覆式的优化,让其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大批量的生产。
这都是关乎万千青年性命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
刘志民一坐到桌前,便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忙碌了起来。
华夏建国之后,有不少从海外回来的学子,这是中科院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人在国外学习的是更加精密的机械设计,因此对于61k的改造,也算是信手拈来。
到中午时分,一阵敲门声响起。
“进。”
刘志民应了一声,接着,一个青年捧着资料走了进来:“刘院长,这是根据气动力学对61k的炮弹进行的改进方案。”
“我看看。”
刘志民扶了扶老花镜,拿着数据仔细的端详了起来。
大概五分钟左右,他点了点头:“嗯,不错,年轻人思维还是活络,接触的知识比较新,这改进方案挺好的。”
青年叹了口气:“院长,靠这个打不赢丑国的。”
刘志民没有说话,低头从烟盒里捏了一撮烟丝,用报纸卷了起来,皱着眉头点上了烟,并不轻松的抽了一口。
“抗战时候,我们士兵四五个人才有一把枪,整个部队的子弹平均下来到每个人身上,只有六发,但我们还不是把倭寇打跑了?”
“我承认国人有着坚韧的意志,但抗战胜利,我相信您也知道,人数优势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原因,”青年道:“但丑国不是倭国,一个农业国和工业国的差距,不是人数能够弥补的。”
刘志民皱着眉头,看向眼前的青年。
青年急忙道:“对不起,我说的话有些不合适,但我的确是太过着急了。”
“你在丑国留学多久了?”
青年道:“七年。”
“我希望你能写一篇报告,报告内容就是我国和丑国的差距,具体有多大,从多个层面分析。”刘志民道:“你留学时间久,再加上参与过丑国军方的项目,你来写最合适。”
“院长……”青年痛苦的犹豫着,最后有气无力道:“写这个没有意义,差距已经不是可以量化的差距了。”
刘志民仍旧用平静的面部表情来掩饰心中的局促:“你先回去继续进行63式的改进吧,不管怎么说,我们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
“……好的。”
青年离开之后。
刘志民手指紧紧的夹着香烟,一头白发的脑袋,缓缓埋在了桌子上。
后背肉眼可见的颤抖着。
窝囊。
太窝囊。
他卖力的将香烟捏灭,长长的吐了口气。
脑海中却仍是那位留学生的话——差距已经是不可以量化的差距了。
就在前天。
丑国的战机穿过鸭绿江。
前线第十三兵团的参谋长给他通过电话,问他61k的改进工作完成怎么样。
在他简单汇报完工作之后,那头就哭了。
参谋长说,丑国的战机从他们头顶飞了过去。
声音很大。
飞的很低,站在瞭望塔上甚至能够看见驾驶舱里谈笑风声的丑国飞行员。
可他们只能看着。
他们也想有一架战机。
在丑国战机犯境的时候他们可以登上飞机驱逐,而不是就这么干瞪眼……
挂上电话之后,刘志民就也哭了。
在那一刻,他深深地意识到,因为华夏的科技落后,将有无数士兵以生命为代价来填补这个差距。
关于百济半岛的事情,他总能听到一些风声。
箭在弦上,应该不可避免了。
可他们能做的,却只是尽可能的改进那些落后的武器。
他不敢想这场战争会有多惨烈。
刘志民拿起电话,向参事院通了个电话:“你好,刘参事,我想问一下沙苏的军事补助什么时候能来啊?”
早在上个月,参事院就已经向苏联提出军事支持。
中科院趁这个机会向沙苏申请了前沿军工科技的技术支持,哪怕不提供专家,给个模型让中科院拆解也行。
但那头的回应是不太乐观。“沙苏陷在西欧战场,不愿同时和丑国两线作战,因此我们的请求,他们一直在拖延……”
刘志民按着桌子,大口的喘着粗气:“我知道了。”
挂上电话,整个人佝偻着背靠在椅子上,苍白的笑了起来。
一拖再拖。
虽然已经猜到了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但说实话,心里还是憋屈。
自己国防安危,寄希望于他人,不靠谱。
可眼下只能寄希望于他人,更让人心酸。
刘志民揉着脑袋,眉头拧巴在了一起。
现在的感觉就像是眼看着山崩天塌,却无能为力。
改进一个61k,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他已经不敢联想如果华夏的军队真的进入百济半岛作战,战争景象会是怎么样的。
正心烦意乱,他的余光看到了桌子上的那封邮件,伸手捡了起来。
“豫省大学,文学系预备生,叶知寒。”
刘志民小声自言自语道:“文学系的信怎么送到这里来了?”
不过当他看到“原子学或物理学研究院收”的落款之后,这才提起了兴趣。
信封撕开。
两张折的方方正正的草纸从信封中掉落出来。
“一定会成功的。”叶知寒下了军令状,这种难度的科研,他不容许自己失败。
“但愿如此。你知道吗?”刘志民捏了捏烟头,叹了口气:“在我来豫省大学之前,接到了一个电话。”
叶知寒认真的聆听着。
刘志民脸色愁苦:“是我一位老朋友打来的。”
“他现在在东北边关,和百济隔江相望。”
“你应该想像得到,当我们的战士向我们诉苦,说敌军的战机飞过来了,说他们也想要一架战机的时候,作为一个军工人,心中有多崩溃和自责。”
叶知寒问:“那您怎么回答的?”
“我说会有的,”刘志民苦笑道:“哪怕很多人和我说,华夏的军事实力和丑国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哪怕很多人和我说,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战前造出飞机;哪怕很多人说,这一仗的胜率很低……我都会坚持反驳,也必须反驳。”
“哪怕我自己也知道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的一言一行,会代表整个中科院,所以我不能说一个‘不’字。”
“你也一样。”
刘志民看向叶知寒:“如果你进入京师大学,那你就成为了最能代表学者群体的那一批人,你的一言一行也会代表着学者这个群体的态度。”
“明白了,”叶知寒点头道。
刘志民点头道:“你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吧,我们尽快赶回京师,这次外出我也是临时起意,没有向院里汇报,这段时间中科院上下忙的不可开交,我也不能离开太久。”
“好!”叶知寒道:“我没什么东西好收拾的,回去把一些草稿一并带上就可以马上出发。”
“那我们下午两点,豫省大学门口见。”
叶知寒把一沓草稿纸折好放回口袋,刚走到门口,突然问道:“对了,如果去京师大学报到,需要准备米面吗?”
刘志民一怔,随即笑道:“不用,你就简单收拾一下就行,所有上学开支由中科院负责。”
“谢谢!”
叶知寒向刘志民鞠了一躬,随后便赶忙离开了。
……
……
豫省大学,宿舍楼。
218宿舍。
几个室友帮叶知寒收拾起了东西。
“没想到咱们宿舍也出来了一个物理天才。”
“京师大学现在是全国最厉害的大学了。”
“能让中科院的院长亲自过来,知寒才更厉害。”
叶知寒埋头收拾着东西,对室友的夸奖,也都没有做什么回应。
直到他离开的时候,一个室友突然喊住了他:“知寒?”
叶知寒背着布袋,在门口停了下来:“啊?”
“咱们虽然相处的时间不久,但也是同学一场,我们几个已经决定了,等到募兵令一下来就去当兵了。”
“你在京师大学好好搞研究,争取给咱们造出来厉害的武器,让我们在战场上不那么憋屈!”
“对对对,有什么新的厉害武器,先给哥几个说一声!心里也有个底气!”
叶知寒看着这几个并不熟悉的室友,重重的点了点头:“好。”
“后面还回豫省大学不?”
“不清楚,应该不回了。”
“那有事儿常写信联系。”
“嗯,好。”
……
下午两点。
叶知寒和刘志民在豫省大学门口准时会和。
刘志民帮他买好了一张去京师大学的火车票,从豫省到京师,其实两人说话的次数并不多。
刘志民心里藏的事情要太多太多。
再加上来豫省这一趟,他一直都没有怎么好好休息。
因此拿着笔记本写写画画了一会儿,就睡了过去。
……
火车到站,已经是次日早上六点。
两人从火车站下来之后,径直前往京师大学。
上午九点。
刘志民从校长办公室出来。
手里拿着一本册子,一枚校徽和一把钥匙,递给了守在门口的叶知寒。
“这个是旁听生的学生证,这个是校徽,平常开大会的时候会用的到,这个钥匙是宿舍旁边的杂货间,可以腾出来,你可以收拾一下做实验,需要什么材料和支持,你就到这里来找刘龙辉刘校长,我已经和他交代过了,你不用担心。”
“那宿舍和吃饭……”叶知寒小声问道。
“住宿的地方现在紧张,一时间还没办法帮你找到,你可以把杂货间收拾一下,先暂住一下。”
“至于吃饭,因为现在新生刚刚入学不久,饭票还没有赶制出来,你可以凭这个学生证去食堂打饭,等饭票下来了,会有人给你送。”
“好。”叶知寒点了点头。
“走把,先去熟悉一下环境,我顺带帮你把房间也简单收拾一下。”
“我自己来就好的其实。”
“走吧。”
刘志民和叶知寒走在京大的校园,未名湖畔,博雅塔旁,无数学子围坐,或三三两两的热火朝天的讨论,或独自一人埋头计算着什么。
或者是一边捧着书,一边不看路的书痴。
绕行了未名湖几乎一圈,叶知寒甚至没有看到一个无所事事的人。
很多人会有一个刻板的误区,以为京大重文科,华清重工科。
其实不然,这个说法大概是52年的院系调整之后,才稍微靠谱一些。
但无可置疑的是,就华夏二年的京师大学,在全国都是傲视群雄的存在。
走到半途,刘志民突然开口。
“给你一个旁听生的身份,没有什么固定的课表,有哪些需要的课程,可以直接去听,当然,也避免了因为课程的缘故影响你的实验。”
“嗯,其实有很多方面我还需要学习,到时候我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参加相对应的课程的。”
“中科院的地址你是知道的吧?”
叶知寒点头:“知道。”
刘志民道:“行,如果有什么新想法的话可以来中科院找我。”
“嗯。”
刘志民说:“咱们在豫省的时候是说好的,你那个纸飞机的猜想,最快一周会有结果。最迟两周。”
“好,我一定尽快。”
“稳扎稳打,脚踏实地的来。”刘志民叮嘱道:“我之前跟你交代的,你一定切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