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阅读》,由网络作家“山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是由作者“山泽”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德行,办不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事,可他们却也不想为刘伯温说情。对于百官的心思,朱元璋自然清楚。可在他看来,朱标不该再次提醒。同样。听到朱标这话,心明眼亮如宋濂这样的人,当即出班禀告。“臣宋濂与刘伯温交厚,深知他绝非贪图小利,结党营私之人!”“臣高启恳求陛下明查,还诚意伯清白!”“李相。......
《朱元璋被我说得退位让贤了完整阅读》精彩片段
朝会在即,朱标应了一声便朝奉天殿走去。
只不过听到吕本的名字,朱标当即便明白常氏的意思。
这吕本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朱标太子嫔吕氏的父亲,朱允炆的姥爷。
按照原本的历史。
洪武七年,也就是今年。
常氏诞下长子雄英后,吕氏就会嫁入东宫。
而洪武十一年,常氏难产而死,随后太子嫔吕氏扶正,成为太子妃。
再之后,雄英病故,朱标病故。
老朱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而朱允炆的生母则成了大明的太后。
对于这段历史,朱标再熟悉不过了。
而且朱标还知道,后世有所传言。
太子妃常氏,以及太孙朱雄英的死和吕氏脱不了干系。
哪怕朱标不相信,区区一个吕氏,区区吕本一家真有能力谋害大明太孙。
可历史上吕氏的上位之路,以及朱允炆能成为皇嫡储君这事儿,怎么看怎么蹊跷。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朱标绝对不可能让吕氏嫁入东宫。
至于常氏方才提到的詹同,朱标倒是知道他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儿.....
不多时。
朱标缓步来到了奉天殿上。
当看到和自己讨论一整夜却没有去休息,反而前来参与朝会的朱标。
老朱眼中满是欣慰。
不过下一秒。
当老朱转向下方群臣之时,眼中温情瞬间消失,眼神陡然冷厉了起来。
这一刻的朱元璋眉眼微沉,正坐皇位。
哪怕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可依旧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凌然之意。
“臣涂节,弹劾前御史中丞刘伯温,贪污受贿!”
“臣谢诚,弹劾前御史中丞刘伯温还乡期间,与朝中官员来往密切。”
看着下方出班弹劾的涂节、谢诚二人。
朱元璋没有立即开口,反而用清冷目光扫视殿内其余百官。
胡惟庸、李善长,此时虽一脸平静,可眼神闪烁可以看出二人乐在心里。
宋濂、高启,表情虽然窘迫,却依旧呆站原地。
有好几次高启都想要出班为刘伯温辩解,可都被宋濂眼神阻止。
此等情形,朱元璋又怎会不知宋濂是畏惧胡惟庸的权势。
“太子!”
“儿臣在。”
“你以为该如何处置?”
朱元璋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心中不由为之一动。
虽说朱标协助理政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
可朱元璋还从未像今天一样,率先询问朱标的意思。
有消息灵通的官员甚至知道昨日朱元璋还拿着剑追赶朱标,今日非但没有训斥朱标,反而还事先询问朱标的意见。
这着实让他们感到有些诧异。
毕竟能站到奉天殿上的官员哪个不是人精。
哪怕只是这细微的差异,众人都觉得非比寻常,值得仔细回味。
“父皇,满朝臣工无一人为刘伯温辩解。”
“儿臣倒是以为,此事应当严查!”
朱标这话刚一出口。
朱元璋眉头紧皱的同时狠狠剜了朱标一眼。
朱标那话的意思,无非是说整个奉天殿无人敢发中正之言。
所有人都迫于胡惟庸的威慑,不敢开口。
至于冯胜、汤和这些武将。
他们虽不惧胡惟庸,可他们与刘伯温的关系也是一般。
纵然知道以刘伯温的德行,办不出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的事,可他们却也不想为刘伯温说情。
对于百官的心思,朱元璋自然清楚。
可在他看来,朱标不该再次提醒。
同样。
听到朱标这话,心明眼亮如宋濂这样的人,当即出班禀告。
“臣宋濂与刘伯温交厚,深知他绝非贪图小利,结党营私之人!”
“臣高启恳求陛下明查,还诚意伯清白!”
“李相。”
朱标目光停留在李善长身上,沉声说道:
“李相昨日不是还为刘伯温求情,今日怎的不发一言?”
朱标这话刚一出口。
胡惟庸、涂节等人满是诧异的看向面前站着的李善长。
而此时的李善长深吸口气,出班说道:
“殿下,臣虽知诚意伯品性不像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之人。”
“可臣却并无实据,陛下、太子在上,臣不敢妄言。”
“好!”
明白李善长这老狐狸又在打自己的算盘。
朱标转身看向朱元璋道:
“父皇,李相说的极是,并无实据之下,纵然知道刘伯温的德行宽厚,却也不敢贸然为刘伯温求情。”
“儿臣也是如此想的,并无实据之下,也不该贸然给刘伯温定罪。”
“儿臣以为,让刘伯温暂居京都,等刑部审议完毕后,再行决策。”
“嗯。”
老朱微微点头,沉声说道:
“刘伯温一案由太子全权负责,审定结束后再行决议。”
“尔等可还有奏?”
见无人再奏,朱元璋便要出声散朝。
可也是此时。
朱标看向李善长,再次开口说道:
“李相,昨日你不是给孤说,有事启奏吗?”
听到这话。
李善长表情顿时慌乱了起来,一时间竟也有些乱了方寸。
看着不远处一脸若无其事的朱标,李善长只想感慨一句相煎何太急啊......
他是知道朱标想让他辞官还乡。
可他没想到的是,朱标竟然连一日都等不及。
本来他还想着,等散朝之后自己一人拜见朱元璋,出言请辞。
他也好弄明白,让自己辞官还乡到底是朱标的意思,还是朱元璋的意思。
可现在倒好。
哪怕老朱事先不知道,哪怕老朱没有让他告老还乡的意思。
可一旦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出言请辞。
那他的官场之路也算是到头了。
“李相?”
听到朱标再三催促,李善长无奈,只好当着众人的面向朱元璋说道:
“陛下,老臣有奏!”
“准!”
“回禀陛下,承蒙陛下不弃,委臣以重任。”
“然微臣智浅德薄,忝列丞相之位多有惶恐,加之年事已高,归心尤甚。”
“故,臣请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话音刚落。
满朝文武皆为震惊。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今日朝会本是议定刘伯温的罪过。
可如何处置刘伯温还没个结论,李善长竟然要告老请辞。
而听到李善长请辞,老朱不由看了眼旁边的朱标。
可他也没想到朱标行动竟然如此迅速。
迅速到连他都没能做好送别这位淮西功臣的准备。
“善长,你当真打算请辞?”
“回陛下,臣年事已高,忝列中书已是力不从心。”
“既然如此。”朱元璋当即起身,看向下方群臣朗声说道:“韩国公李善长忠君体国,擢,加封李善长为左柱国,赏黄金百两,归乡荣养!”
朱元璋带着几分不舍的浑厚嗓音,似乎要将庆典用的铜鼎敲响。
那中气十足的声音中,满是天子对谋国老臣由衷的感谢。
看着有些动容的朱元璋。
哪怕朱标知道历史上李善长的结局。
可谁又能说,此刻的朱元璋不是真心想要送这位谋国老臣最后一程?
“臣!李善长,叩谢君恩!”
李善长声音自丹田发出,好似在回应着朱元璋的不舍与送别。
君臣相惜,君臣相惜。
起码在此时,朱元璋和李善长这对君子,依旧是惺惺相惜。
没有抬头去看朱元璋是何表情。
可李善长肯定,老朱与他一样,也应有几分不舍。
初见朱元璋的那天午后。
太阳炙热,点点灰尘弥散空中。
那位健硕魁梧的淮西汉子请他同谋大事。
当时的他没想到,面前这个淮西汉子有改天换地之能。
他更没想到,自己会如汉初萧何一般,成就辅国平乱之功。
可事实上他们都做到了。
一个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另一个,则达成了文臣最高的成就。
可偏偏这二十年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谁也没想到,竟如此快便迎来分别。
“老臣恳求陛下保重!”
随着李善长又一声高喊。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即示意退朝。
可直到朱元璋、朱标离开了好久,李善长依旧跪在奉天殿的石板上,不愿起身。
看见始终跪在原地的李善长。
众人也是没想到,这位辅国谋臣的告别竟然如此仓促。
没有铺垫,没有前兆,如平地惊雷般突然发生。
只不过众人也很清楚。
随着李善长卸任左丞相之职,属于李善长的时代已经悄然落下帷幕。
接下来。
新权交替。
定然是最容易出现乱子的时候.....
白粥?
朱标也不知道老朱在打的什么哑谜,没有多想,径直朝东宫走去。
而此时的东宫。
因朱标未到,刘伯温一个外臣是不准踏足东宫的。
见他一直守在门口,太子妃常氏缓步走了过来,温声道:
“刘先生请到殿内落坐。”
“臣不敢.....”
“刘先生,太子视您为师长,本宫自当以长辈之礼待之,先生请坐。”
听到常氏这话,刘伯温跟在常氏身后走进东宫。
只不过还不等他落座,门外便传来朱标的脚步声。
刘伯温闻声,连忙起身迎接。
“臣刘伯温.....”
“先生不必多礼。”
不等刘伯温下跪,朱标紧跑两步,直接将其扶起。
看着刘伯温那白发白须,鬓角灰白似饱经风霜,朱标语气关切说道:
“一别三年,先生消瘦了不少。”
“承蒙殿下挂念.....”
“咳咳....”
也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重疾缠身。
刘伯温刚说两句便跟着重重咳嗽了起来。
“请太医过来给先生诊治。”
常氏应了一声便朝门外走去。
“不敢劳烦,殿下,老臣这身子.....”
没有理会刘伯温的推脱,朱标牵着刘伯温的手让其落座。
“先生,此次既然回京,便不要再走了。”
“你身体不好,留在京都也好医治。”
朱标说完,明显看到刘伯温脸色一僵。
还不等他继续开口,只见刘伯温当即跪在地上,诚恳回道:
“殿下,老臣时日无多,纵然有心为国效力,也觉得力不从心。”
“恳请.....”
“一别三年,先生也学会说场面话了。”见朱标面容阴沉,冷声开口。
“殿下,臣......”
“什么有心为国效力,只恐力不从心。”
“孤看来,是先生想要明哲保身,远离朝堂!”
“殿下......”
“依孤看来,是你刘伯温自恃清高,瞧不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更瞧不上皇位上的父皇与本宫!”
“殿下!”
听到这话的瞬间了,刘伯温狠狠将脑袋砸在地上。
朱标这诛心之论若是传扬出去,就算他刘伯温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惊恐之下。
刘伯温忙用颤抖的声音,高声解释道:
“殿下,老臣断无此念啊,老臣当真....”
“若无此念,那便留在京都,好生调养身体!”
屋内的一幕,也被赶来的朱元璋看的真切。
看着朱标冲刘伯温发怒,老朱虽然觉得有些不妥。
可朱标执意要将刘伯温留在京都,这点老朱还是十分满意的。
“刘先生,李善长刚刚辞官还乡,左丞相之职空缺....”
“殿下,老臣愿意留在京都,可左丞相一职,老臣的确力不从心啊。”
不等朱标说完,刘伯温连忙开口解释。
也是听到这话,朱元璋大步流星走了进来。
在座位落座,假意翻看奏折的同时,冲着朱标幽幽说道:
“老大,刘先生瞧不上左丞相之位,若是他想当,三年前就不会百般推脱了。”
“臣刘伯温,拜见陛下!”
“起来吧。”
老朱白了一眼刘伯温,淡淡说道:
“你们继续,不用理会咱。”
等老朱说完,朱标伸手将刘伯温扶了起来。
“既然先生不愿为我大明丞相,那孤还有另一件差事。”
听到朱标这话,刘伯温虽然依旧极不情愿。
但他还是静静等着朱标开口。
毕竟看朱标还有朱元璋这架势,摆明了是要他留在朝堂任职。
若是他敢继续推辞。
莫说是朱元璋了,恐怕就连朱标都不会饶他。
“殿下请讲,只要老臣力所能及,绝不推辞。”
“嗯,常氏怀有三月身孕,孤想请先生担任皇孙的老师,为其蒙学。”
被朱标这么一说。
刘伯温目光呆滞,依旧看向朱标,等着朱标给他安排差事。
可过了半晌,却依旧不见朱标继续开口。
“只.....只是如此?”刘伯温不可置信的问道。
而旁边的朱元璋闻言,也有些匪夷所思的看向朱标。
“没错,只是如此。”
看着面前一脸温和的朱标给出确定的回答,刘伯温松了口气的同时,心中愈发疑惑了起来。
就在刚刚。
素来沉稳的朱标对自己发那么大的火,难道就只是为了给还未出世的孩子找一个老师?
刘伯温虽自信有几分谋略,可他却不敢说自己的学问最好,最适合当皇孙的老师。
宋濂、高启,这二人在学问方面甚至要胜过他。
詹徽,詹同,还有吕本,这三人有学问、有官声的同时,也比他刘伯温要更加年轻。
在刘伯温看来,他绝对不是教导皇孙最合适的人选才对啊。
“殿下,皇孙尚有七月才能降生,蒙学的话也要等到五岁之后。”
“老臣是有心教导皇孙,可六年之后.....”
“恐怕老臣早就换成一捧黄土了。”
“那就请先生留京好生调养身体,等到皇孙能够蒙学后,为其教导。”
朱标看了眼一旁的朱元璋,随即冲刘伯温玩笑说道:
“若是先生早一步先走,那应当算是欺君之罪吧!”
尽管朱标语气平和,没有半点威胁之意。
可刘伯温依旧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殿下,让老臣留在京都,可还有其他吩咐?”
“孤方才不是说了吗?仅仅是教导皇孙这一个差事。”
将刘伯温扶到座位上坐好,朱标愈发温声说道:
“既然先生没有官身,每月也就没有俸禄。”
“孤便在京都给先生置办一处宅院,府中用度每月由太子府支应。”
“而且皇孙还不能蒙学之前,先生也不必久居京都。”
“先生这几年大可以游历我大明的大好河山。”
“只不过还请先生记住与孤的承诺,还请先生记住,京都有先生的家。”
此话一出。
刘伯温似被戳中了什么一般,眼角竟莫名滑下几滴清泪。
情绪激动的同时,竟又跟着连续不断的咳嗽了起来。
“太医还没到吗!”
听到朱标催促太医,刘伯温忙伸手阻止。
“殿下,臣这病,治不好了。”
“不过臣一定多活几年,无论如何也要为皇孙上一堂课。”
“那就多谢先生了。”
也是此时,见常氏带太医前来。
朱标看向常氏欣喜说道:
“刘先生已经愿意教导雄英。”
“当真?”
看着常氏那一脸兴奋的表情,刘伯温连忙拱手道:
“承蒙太子殿下看重,老臣就算拖着这幅病体,也要等到给皇孙上课。”
“多谢先生。”
常氏闻言,竟微微欠身冲刘伯温行了一礼。
可就在刘伯温一脸惶恐,起身回礼之时。
旁边的朱标却跟着继续说道:
“爱妃,既然刘先生愿意收雄英为学生,那你就替雄英先行了拜师礼如何?”
常茂、常升,特别是蓝玉。
他们几个打仗自然是没的说。
只不过他们三人是标准的莽汉武夫。
既没有徐达的持重谨慎,也没有汤和急流勇退的魄力。
可淮西武将之中,却不缺聪明人。
正如常氏方才所言。
常茂、常升还有蓝玉,他们三人很可能成为别人的手中刀。
所以朱标也已经打定主意,等此次北伐大军班师回朝后,要好好敲打敲打他们。
而且在处置勋贵不法之前,也要让这三人外出练兵,躲开众人的目光。
“对了兄长。”
在朱标低眉沉思的功夫,常氏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问道:
“兄长可还记得今日早朝前,臣妾提及的吕本、詹同二人?”
“敢问兄长,他们二人官品、官声如何?”
“还不错。”朱标知道常氏的意思,继续说道:“吕本现居礼部侍郎,詹同乃是吏部尚书,这二人都算老成持重。”
见朱标对吕本二人还算满意,常氏眼中闪过一抹晶光,忙开口说道:
“他们二人都有一女现待字闺中。”
“吕家的丫头聪明伶俐,知书达理,颇有贤名。”
“詹家的丫头生的国色天香,实乃是一位妙人儿。”
“若兄长有意,我待会便去求母后,将这二人叫来宫中让兄长挑选一番?”
尽管此时的常氏一脸平静,甚至还装出几分高兴期待的样子。
可朱标与她从小相熟,自然知道她正经高兴时,不是这副样子。
当注意到朱标表情古怪,紧紧盯着自己。
常氏无奈叹了口气后,只好低头承认道:
“兄长莫要如此看我,我心中自然是不想你纳妾的。”
“可你是大明的太子,哪怕是为给皇家开枝散叶,也要迎娶不少侧妃。”
“若你不愿,孤不娶就是了。”
“那怎么行!”常氏当即说道:“皇室传承尤为重要,莫说兄长您还是大明的太子,就算是其他藩王皇子,也绝不可不纳妾。”
常氏本不是擅妒之人。
朱标毕竟是大明的太子,她也从没想过要独享朱标的恩宠。
之所以心中有些落寞,乃是因为她与朱标的感情实在太特殊了些。
两人在还未出世之时,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便同常遇春定下了这份娃娃亲。
朱标出世,跟随常遇春练武。
每一次常氏都在旁边看着,而且每一次都准备好茶水。
有次朱标被宋濂留堂,耽误了练武的时间。
常遇春这个愣头青竟要用军棍杖责朱标,也是常氏挡在朱标跟前,保护朱标。
他们二人,朱标像是大哥一直照顾着常氏。
而常氏则像一个懂事的妹妹,一直跟在朱标身旁。
直到十四岁两人结婚,兄妹之情变为夫妻之情。
可这对早就互生情愫的两人来说,非但没有半点尴尬,反而婚后愈发举案齐眉。
大有老朱与马皇后的伉俪情深。
可正是这样青梅竹马的感情,如今要为朱标迎娶侧妃,常氏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兄长,我现在就去求母后,让吕家、詹家的丫头下午进宫。”
生怕和朱标多说一句,朱标便为了她不再纳妾。
常氏说着起身便要朝门外走去。
可不等她走出两步。
常氏只感觉手腕一阵温热传来,紧接着眼前一转,自己竟直接栽在了朱标的怀里。
“兄...兄长....”
“你当真要我迎娶侧妃?”
被朱标这么一问,常氏心中莫名生出几分感动。
不过很快便正色说道:
“兄长身为大明太子,自当为皇家开枝散叶。”
“加上臣妾现在已有身孕,不能服侍兄长,为兄长纳妾也是臣妾的本分。”
“孤还是那句话,若你不愿,孤可不纳侧室。”
看着朱标一脸严肃的样子。
常氏微微一愣,不过很快便继续说道:
“兄长说笑了,臣妾怎会不愿意?”
“再者说了,父皇与母后伉俪情深,母后不也没有阻止父皇纳妾立妃吗?”
“与母后相比,臣妾虽然愚钝,可该懂的道理还是懂的。”
见常氏如此识大体,朱标便也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这个时代,若自己真的提出不纳妾的话,恐怕在老朱和马皇后听来便是大逆不道。
甚至朝堂内宫还会非议常氏心胸狭小,容不下太子纳妾。
“兄长,臣妾这就去禀明母后。”
“好。”
等常氏一走,朱标便继续坐在案前,计划着该如何让原本洪武十三年爆发的胡惟庸案提前。
正午时分。
朱标前往坤宁宫用膳。
一见到朱标前来,朱元璋便当即说道:
“标儿,咱仔细看过内阁制了,很不错。”
“你计划着裁撤丞相的那套法子也很妥当。”
“只不过咱觉得有些奇怪,你好像认定胡惟庸是大奸大恶之人了。”
被老朱这么一提醒,朱标这才反应过来。
作为穿越者,他自然知道胡惟庸的人性。
可现在只不过是洪武七年,胡惟庸甚至都没有独掌中书省。
但朱标却将胡惟庸定为必死之人,这着实有些奇怪。
“父皇,今日朝会时的情形您也看到了。”
“明摆着是胡惟庸为了能够进位中书左丞,驱使涂节等人弹劾刘伯温。”
“可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的诬告,朝堂之中无人为刘伯温喊冤。”
“就连与刘伯温相熟数十年的宋濂、高启二人也怕引火烧身,不敢出言。”
“胡惟庸在朝堂中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仅凭这一条,他就该死!”
见朱标眼神异常果决,朱元璋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
“儿子已经打算提拔他为中书左丞相,而御史台依旧交给胡惟庸的学生涂节掌管。”
“如此,胡惟庸在朝堂便真是一人之下,到时您好好看看他究竟是什么心肝!”
“好,那就按你说的办,你打算何时动手?”
“不急,起码要等上三个月。”
“三个月?”朱元璋瞳孔放大,有些不满的看向朱标。
“你都计划的这么详备,竟然还要等这么久?”
看着朱元璋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
朱标心中暗暗苦笑一声。
自己这位老父亲当真是心急。
丞相制度毕竟传承上千年,一朝裁撤,自然要找个站得住脚的借口。
最起码也要将胡惟庸扶上首相之位。
让其手中权力达到顶峰,松懈之时才好动手。
“父皇,三个月久吗?丞相制已经存在上千年了。”
“三个月和上千年之比,时间久吗?”
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愣了几秒,随即失声笑了起来。
的确,丞相制传承了上千年,眼下再等三个月的确不算太多。
“你们爷俩,过来吃饭了。”
听到马皇后的话,朱标和老朱便也不再多说,径直朝饭桌走去。
虽说老朱现在当了皇帝。
可一家人吃饭,终究还是没有那么多礼数。
就连常氏也坐在朱标身旁,一同用膳。
“重八,标儿准备纳妾了。”
听到马皇后这话,老朱当即高兴说道:“好事儿啊,纳妾是好事儿,哪家的丫头?”
“回禀父皇,臣妾觉得吕本、詹同两家的姑娘德才兼备,所以求母后今日下午召他们入宫。”
“好!好!”
老朱刚一说完,可随即想到了什么一般。
登时放下碗筷,抄起手中筷子便朝朱标打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