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魏忠贤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佳作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魏忠贤崇祯,《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军事历史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无私!他在的时候,辽东可没有饿过肚子,且崇祯的财务状态是越来越好。他就是崇祯最理想的财务大臣。崇祯放下筷子,着了一身常服,便着急向外面快步走。太监和锦衣卫紧紧跟在皇帝身边。正在文华殿办公的内阁和六部重臣看见皇帝突然快步出来了,都莫名其妙。但当看到皇帝过来的时候,都出去准备迎圣。“诸位爱卿......
《畅读佳作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派发了一波红包后,现在国库里一共只剩下八十万两了。
天启七年的税真金白银大概收了两百万两,基本已经挥霍完。
要不是抄了几个大臣的家,崇祯现在是真的穷得响叮当。
难怪历史上的崇祯不停的要加税。
但加税这种东西就是饮鸩止渴,自杀的行为。
还不如把山西八大蝗商抄家来得爽。
崇祯现在已经是在迫不及待地等待户部报上来抄家的总额了。
不过这事不能全信户部,拿钱是大明官员们的日常操作。
督察院肯定是要核对一遍的。
双方牵制,中间扣的至少会少一些。
这事估计还要等个一个月才会有最终的结果。
毕竟八大蝗商,家大业大,要想把家产全部点清出来,确实需要时间。
然而,很快崇祯就接到了魏忠贤的小道消息,查山西案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部拿了钱。
据魏公公的小道消息称所有官员在这件案子里的总收入达到了十万两以上。
吏部、户部和督察院,凡是过手的官员,都拿了。
拿的少的有百两银子,拿的多的高达一万两。
当然,这只是魏公公的小道消息,具体的实际情况,谁都不清楚。
魏公公不嫌事大,建议皇帝也按照贪污罪来处罚这批官员,以正刑典。
崇祯并没有将他的建议当一回事,不是崇祯不想,是这个建议根本就没有可操作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批审查案子的官员,肯定都拿钱了,八大蝗商的亲属中肯定也有漏网之鱼。
涉及到两万多人,他这个皇帝不可能一个个去查。
就算去查,下面的人也可以随时弄几个顶包的。
古代的信息本身就隔阂很厉害,这种要操作起来实在太简单了。
所以,追究是追究不下去了。
得从根上面来缓和这种凡办事就拿钱的恶习。
更让崇祯愤怒的是,山西案中,查抄出来的粮食预估和结果相差甚远。
这其中也必然有人在中间夺了粮食的。
这种行为着实可恨。
他也不是完全容不得沙子的人,但这种时候来添麻烦,却是该死!
但这笔账确实已经比较乱了,户部缺一个能臣。
朕缺一个财务大臣!
正月初七的这一日,崇祯正在吃饭,听到了一个消息之后,立刻兴奋放下了筷子。
什么消息?
一个人进京了。
谁?
毕自严!
这个人是谁?
历史上,崇祯朝最厉害的财务大臣!
在正统历史上,他在崇祯元年被拜为户部尚书,向崇祯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政策,执行得都非常好,使崇祯前几年的财务状态得到很大缓解。
他绝对不是像其他大臣那样动不动就提加税。
明末什么最花钱?
打仗!
但这个打仗里面花了很多冤枉钱,就像张维贤的京卫一样,瞒报兵额是常态,军官领空饷是常态。
但万历到天启年间,大家都忙着贪污和党争,根本没有人管这种事。
于是朝廷派发下去的军饷,相当一部分到了军官口袋,朝廷多给钱了,士兵又少拿钱了。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毕自严。
他这个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公正严明,清廉无私!
他在的时候,辽东可没有饿过肚子,且崇祯的财务状态是越来越好。
他就是崇祯最理想的财务大臣。
崇祯放下筷子,着了一身常服,便着急向外面快步走。
太监和锦衣卫紧紧跟在皇帝身边。
正在文华殿办公的内阁和六部重臣看见皇帝突然快步出来了,都莫名其妙。
但当看到皇帝过来的时候,都出去准备迎圣。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说完,崇祯就向午门走过去,毕自严已经到了午门。
“老臣参见陛下!”
毕自严连忙行大礼。
此次他从南京被紧急调到北京来,也是一肚子的话要跟皇帝天子说。
大明朝民生凋敝,官员贪赃枉法,军饷亏空巨大,军田荒废兼并,都是问题。
商人不法,官商勾结,财税紧张。
每一个问题都是定时炸弹。
毕自严是天生善于理财的那种大臣,他对大明朝的财税弊端一清二楚,但因为在南京,又因为天启阉党作乱,他也无能为力。
现在新皇召见了他,委以户部尚书之职,毕自严总算觉得自己心中的诸多良方可以施展了。
这一年的毕自严已经五十九岁了。
从南京赶了半个多月的路,到北京来,就直接进宫准备陛见,着实是辛苦。
当见到皇帝竟然亲自出来迎接他的时候,顿时就老泪纵横,一把跪在地上了。
崇祯最缺的就是钱啊!
最需要的就是有这样一个人来给自己理财。
崇祯还要大目标,大理想,他的未来,大明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是与当今世界争雄。
那都是需要钱的!
“毕爱卿,快快请起。”崇祯亲自上前,将毕自严搀扶起来,“毕爱卿一路奔波,到了京师何不先暂休两日。”
毕自严咳嗽了两声,道:“天子有令,关乎社稷黎民,老臣不敢耽搁。”
“好好好,毕爱卿,走,我们君臣好好聊一聊。”
毕自严见这位少年天子举手投足大气合度,心中更是高兴,心中连呼:大明有救了!大明有救了!
眼下诸位大臣还在文华殿前,崇祯道:“诸位爱卿且不必多礼了,公事要紧,都去忙吧。”
大臣们这才各自回了去。
“孙胡子,你与朕一起。”
孙承宗微微一怔,怎么皇帝今天突然叫自己“孙胡子”了?
不过,这个叫法倒是很亲切。
孙承宗连忙道:“是!”
如来道宗、张瑞图等人老老实实待在阁中,他们毕竟不是这个穿越客崇祯钦点的,所以难免受到了一些冷落。
崇祯今天心情好,毕自严来了,自己的财务大臣来了,叫上自己的内阁首辅大臣,接下来就有很多事可以做了。
山西案可以顺利结尾,田地制度可以开始谋划改革了,还有军饷亏空,收税这些,都可以一步步来策划了。
最主要的是,有人帮朕来去执行了。
崇祯饭也不吃了,带着两位大臣到了自己的御书房。
他还专门给两位大臣准备了椅子。
崇祯的核心班子正在一步步组建起来,这些朝臣们看在眼里。
眼下,崇祯不仅仅给两位心腹老臣赐了座,还让王承恩倒了茶。
这在之前的皇帝里,哪有这种待遇。
“毕爱卿,孙爱卿不止一次在朕面前提及你,说你清廉公正,最适合做户部尚书。”崇祯在孙承宗面前当起好人来。
“多谢陛下垂怜,多谢孙阁老赏识,老臣一把年纪了,只希望能为陛下尽绵薄之力。”
孙承宗道:“都是天子知人善用。”
崇祯笑道:“两位就不要谦虚了,朕想将今年国库的收入增加到三千万两白银,两位可有办法?”
天启七年,大明的税收是两千五百万两。
但明朝的税收制度很特别,主要征收的是粮食。
这两千五百万两中,真正的银子只有五百万两。
另外两千万两其实就是粮食,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总之,明朝征税管理非常混乱。
没有什么标准化。
这就给中央朝廷对地方的管控以及收税上加大了难度。
而且收税的水远远比表面看起来坑。
这些都是需要毕自严来整理的。
天启七年,也就是去年。
国库入账是五百万两,但是,北方的军费一年就要四百万两。
所以,现在的朝廷,财政几乎是一团糟。
如果再不改革,不要说建奴打进来了,自己就会把自己给玩死。
为什么崇祯听说毕自严来了,会连饭都不吃了,差点连鞋子都没有穿,直接冲出去了。
因为他真的太需要这个人了。
没有谁比他更担忧财政的收入。
而崇祯也丝毫不客气,张口就要把今年的实际税收银子从去年的五百万两涨到今年的三千万两。
先增加六倍再说。
连孙承宗都觉得这个目标似乎太高了。
但崇祯没办法啊,现在大明有两个窟窿,一个辽东,一个陕西。
崇祯目光灼热地看着毕自严。
毕自严沉思片刻道:“陛下,若是要在今年完成这个目标,老臣以为很难,不过,给老臣一年的时间,明年可以完成。”
“好,朕相信毕爱卿。”崇祯硬着头皮,给毕自严加了一年的时间,“毕爱卿可以跟朕说说你的计划。”
毕自严来北京之前,自然就做过通盘的预估,他说道:“陛下,我朝税收不合理之处有四点。”
“愿闻其详。”
“一、军户征税标准是农户的五倍,导致军户大量逃亡,军田废弃,这不仅造成了良田浪费,还增加了朝廷养军负担。”
“二、农税表面征收很低,每亩征收0.0335石(4.02斤),但实际上,百姓在交粮税的过程中,增派太过频繁,导致百姓税赋过重。”
“三、地主乡绅占用大量良田,却瞒而不报,偷税漏税。”
“四、过度以粮食作为税收,粮食在兑现成白银的过程中,操作不透明,以及粮价波动,导致损失。”
崇祯心头是大喜,作为穿越者,他是当然知道明朝税收的这些不合理之处的。
毕自严果然是崇祯朝最会算账的人,他非常清楚大明现在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这四大点基本概括了朝廷现在的痛点,剩余的小问题,基本是从这些大问题上延伸出去的。
“爱卿有何良策?”
“一、降低军户征收税额,与普通民田持平即可,引导军户回到自己的田里,即可以增加税收,又可以自给自足。”
一边的孙承宗不由得点头,他是带兵打仗的文官,辽东现在的精锐和防线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他对军户屯田的现状实在太了解了。
崇祯也点了点头,深以为然,这正和他心意,军队平日里不打仗,是完全可以下田的,至少内地的预备役是可以这样操作的。
不然社会劳动力都浪费了。
“二、严禁加派,减轻百姓在交粮税过程中的负担,不损害百姓的利益。”
崇祯道:“加派的主要原因还是收税过程中,需要官府人力物力,地方官就把这些成本分摊到了百姓身上,若是严禁增派,由朝廷来出这个工钱,地方官必然又会在这里面扣钱贪污,而严禁增派怕是不能防止下面的人去顺利执行,百姓最怕的就是官员,若是地方县令巧立名目,胁迫百姓增派劳役,百姓也不能说什么,朝廷下拨的工钱他拿了,加派他依然加了。”
毕自严不由得一怔,没想到这位十八岁的少年皇帝,这如此细的实际情况都了解得这么清楚。
这让他很震惊。
“以朕看,爱卿的严禁加派是对的,不能把这笔钱让老百姓成承担,就由朝廷来承担,只要不让老百姓加派,下面的人能拿点钱就拿点钱吧,朕也不计较这些了,最重要的是把百姓释放出来。”
毕自严不由得感动起来,皇帝这就是承担着加大朝廷开销的风险在支持自己了。
实际上,崇祯不仅仅是要听他说。
崇祯自己也有一些重大的改革政策要和这两个重臣说的,但做领导,你得先耐心听下属把话说完,不能自嗨。
“三、重新测量全国良田,严查私吞良田的行为。”
崇祯点了点头:“说得对,这一点朕是要强力去执行的,毕爱卿,你尽管去给朕重新测量,朕倒是要看看这天底下,到底哪些个人私吞了良田的!”
关于这一点,毕自严虽然只是简单的说了一下,但崇祯知道他有很多话要说。
官员和乡绅勾结,私吞良田,这是大明朝随处可见的,期满不报,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
不仅如此,宗室是不交税的,宗室利用皇家之名,到处圈地,民怨沸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这件事崇祯心中是自有定夺的,等他把新军练完,这些该办的事一件件办,该杀的人,一个个杀。
改革不流血,叫什么改革。
“四,朝廷收税,规定地方官员,必须有一半是白银。”
毕自严最后做了一个画龙点睛:“以上老臣说的这几点,可以先从顺天府开始改制试点。”
崇祯不由得点头道:“爱卿你尽管去做,朕和孙爱卿都会支持你。”
“谢陛下。”
如此这般,毕自严眼下便要起草细节方案。
只是,眼下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亲自过问:山西查抄案。
杨所修一进宫,就紧张得腿发抖,他感觉自己仿佛今天就可能要被推到菜市口去掉脑袋了。
所以他出门前,在家里写了一封遗书,核心意思就是,告诫后人以后不要随便乱拿别人送的钱。
等到了皇帝的御书房门口,他就恭候在那里。
春天的北京城风很大,紫禁城里也有大风。
温度还很低,杨所修就等在外面,一直等啊等啊,皇帝也没有传召他进去的意思。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这一个时辰里,杨大人仿佛过了整整一个世纪。
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如果不是在皇宫里,他很可能会崩溃得哭出来。
毕竟知道自己要死了,是个人都会害怕。
直到傍晚时分,孙承宗从皇帝的御书房出来,看见杨所修还等在外面,对杨所修点了点头。
杨所修连忙对孙承宗行礼。
王承恩这才出来,把杨所修叫进去。
这一进去,杨所修就感觉呼吸一紧,喉咙仿佛都发干了。
“臣……参见陛下!”
皇帝也不说话,就拿着一份奏疏在那里看。
过了片刻,崇祯才慢悠悠道:“被自己的上级弹劾,光不光荣?”
杨所修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已经心生绝望:“臣罪该万死!”
“你确实罪该万死,不仅曹尚书让你死,毕自严也跟朕说,你当杀!”
曹思诚和毕自严表示自己很冤枉,人家只是在奏疏里所杨所修利用职权之便贪赃枉法,当搁去官职,发配为民。
可在崇祯嘴里,就变成了人家想弄死他了。
“陛下恕罪!陛下恕罪!”
“朕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去陕西走一趟,把陕西的灾情给朕缓一缓。”
杨所修心里一跳,顿时大喜:“陛下放心,臣就算是豁了这条命,也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施凤来现在在那边,但现在让朕不满意啊,你给朕想想。”
“陛下,这次山西案查抄的粮食就有五万石,可以先运输四万石过去,臣来监督这事,保证不会出任何纰漏!”
崇祯当然相信杨所修不敢再从里面拿钱,这次他是真的怕了。
给他几个胆子他都不敢拿了,至少暂时不敢拿了。
而且为了挽回自己的小命,派他去陕西是最好的。
“这不够啊,陕西那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杨所修眼珠子转了转,道:“陛下,福王、秦王、晋王、代王,都有粮食。”
他这话一出,空气凝固了一会儿,崇祯才开口道:“你是让朕找他们去借?”
“借也可以,买也可以。”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臣告退!”
过了一会儿,崇祯让王承恩把温体仁叫来。
温体仁来了,温体仁看起来一副老实相,满朝文武也都觉得他是个老实人。
只有崇祯这种穿越者,才知道,这是大明崇祯朝的第一老油条。
“臣参见陛下!”
“温爱卿,前天有人跟朕说,福王朱常洵在洛阳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这事你知道吗?”
这是个送命题。
你回答知道,皇帝会跟责问你,既然早知道,为什么不禀告朕,你身为礼部尚书,这位玩忽职守啊!
你回答不知道,皇帝会责问你,你这个礼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宗室不是归你礼部管么,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朕要你何用。
“陛下,福王欺压百姓已经很久了,并不是这些时日才发生的。”
温体仁不愧是温体仁,这问题他知道不能正面回答,所以转了个弯。
“哦,为什么没听礼部说起?”
“曾经向先帝提及,被搁置。”
你看,死掉的皇帝谁说没用的,背锅还是可以的嘛。
反正天启皇帝已经不可能从坟里爬出来了,责任都推到他头上就对了。
“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
“陛下可处以训诫,告诫福王切莫忘了祖训。”
“你再想想,还能做点什么?”
“还可以惩罚一下福王。”
“如何惩罚?”
“以后不得赏赐了。”
崇祯想了一会儿,道:“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温体仁告退。
出去后的温体仁,露出笑容:小皇帝,你还是太小,以为这样可以利用我,想多了?
三天后,早朝。
崇祯依旧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杨所修连忙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臣要弹劾礼部尚书温体仁,他私收考生钱财,徇私舞弊!”
一边正在打瞌睡的温体仁立刻被惊醒,差点没有跳起来。
他连忙出列道:“陛下,臣冤枉。”
“陛下,这是证据。”
王承恩将杨所修手里的东西呈递上来,崇祯看了一眼,怒道:“温体仁,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臣是冤枉的……”
“来人,把温体仁打入天牢!”
温体仁还一脸懵逼,就被拖到天牢里了。
变化太快,他自己都反应不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天牢里待了两天,温体仁怎么也想不通杨所修为什么要针对自己,大家都是同僚,想来井水不犯河水。
温体仁当然想不通,他自诩是那种在夹缝里都能生存的人,从来不得罪任何一方。
怎么这次杨所修那条恶犬的獠牙就咬到自己头上来了呢!
刘宗周来看望温体仁。
温体仁顿时有些感动,还是刘宗周讲义气啊,这个时候还来看自己。
“温大人。”
“刘侍郎。”
“温大人这次做得有点过分了。”
“你也相信杨所修?”
“不相信不行,现在连礼部给事中也在弹劾你,杨所修已经奏疏陛下,要问斩你!”
“不可能,这么一点……”说完,温体仁就发现自己失言了,他吓得全身冒冷汗。
“温大人,我已经向陛下求情了,但陛下不见我。”
温体仁脸色发白,难道皇帝真的要杀了自己。
刘宗周走后,第二天,崇祯就来了。
“陛下!”温体仁匍匐在牢房里,瑟瑟发抖,脖子也是凉飕飕的。
“温大人,朕再问你一次,福王的事情,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温体仁全身一颤,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在天牢里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