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月光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锦绣

大明锦绣

岁月神偷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军事历史《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允熥朱元璋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这一世,我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嫡孙,是懿太子朱标的唯一嫡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当仁不让,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山河再遭屈辱。我要登上那个位置,建立一个锦绣无双,日月昌明的盛世大明。...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4-04-10 21: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朱允熥朱元璋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这一世,我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唯一嫡孙,是懿太子朱标的唯一嫡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要当仁不让,不再让历史重演,不再让山河再遭屈辱。我要登上那个位置,建立一个锦绣无双,日月昌明的盛世大明。...

《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春风吹树梢,满树都在笑。

清晨,东宫之中的宫人仆妇全都忙碌起来。

“母亲,用膳吧!”

东宫之中,朱允炆小心的看着神色不愉的母亲吕氏,小心说道。

吕氏独坐在榻上,看了一眼托盘中的膳食,微微皱眉,“拿下去吧,没胃口!”说完,叹息一声,显得有心事。

“父亲已经走了,母亲不要太过挂念,身子要紧!”朱允炆又道,“多少用一些,这日子儿子看母亲郁郁寡欢.......”

“我心里为何有事,你不知道吗?”吕氏看着朱允炆,忽然压低声音,望望窗外朱允熥居住的方向,“那老三这些日子不知用什么手段,讨了万岁爷的欢心,竟然日日召见,日日进膳!”

朱允炆也望了一眼那个方向,低下头,手握成了拳头。

早先太子在世时,他身为名义上的皇长孙,多受皇帝宠爱。常常御赐衣食,问询功课。但是自从太子故去,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皇祖父的心中竟然没他这个孙子一样。

不但如此,皇祖父对于朱允熥的宠爱简直让人发狂。不但每天要召见,而且还亲自教导。现在,朝中私下里已经开始流传,说左思右想,发现自己除了读书外,竟然没有半点其他的手段,只能干着急。

“母亲,都是儿子的错!”朱允炆落寞道。

“说什么胡话!”吕氏忙安慰儿子,看着儿子的脸色,开口说道,“儿呀,你是谦谦君子,不会讨好人!娘告诉你,从明天开始,早晚都要去皇帝那里请安问好,千万不能再让老三独得恩宠!”

“母亲!”朱允炆苦笑,“皇祖父是皇帝,不是孙儿想见就能见的。”

“你这孩子就是脸皮薄,放不下脸面!”吕氏不悦道,“那是你自己的祖父,哪有祖父不见孙儿的道理。你是长孙,是大孙子,他怎能不见你?”

吕氏拉住朱允炆的手,继续说道,“娘这么多年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你自己千万不能没了心气,要振作起来。”说着,吕氏咬紧牙关,“你是你父亲的长子,该是你的东西必须是你的,娘这么多年防备这个,防备那个,还不是为了你,你得振作!”

朱允炆被母亲拉着,“可是.....要是皇祖父心中不属意儿子......”

“不属意也得属意!”吕氏咬牙道,“你只管做个好孙子,讨你皇祖父的欢心,其他的交给娘!”

“母亲,你?”朱允炆纳闷。

”放心,你娘不是无知女子!“吕氏冷笑,”深宫之中,你娘别的没学到。讨好人和害人,你娘最是拿手!“

说完,冷冽的目光望向外边。

但随即,她的眼神又变了。

只见皇帝的贴身太监黄狗儿带着几位侍卫和宫人,抬着软轿依仗,浩浩荡荡的进了东宫。

”黄公公!“吕氏心中一惊,忙从榻上起来,走到门口,亲热又不失体统的问道,“这是......?”

“奴婢参见太子妃!”黄狗儿几人跪下,毕恭毕敬的行礼。

说着,挥手让其他奴婢下去,”你们先去吴王殿下处,咱家随后就来!“

吴王?

吕氏和朱允炆对视一眼,只感觉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黄狗儿带着宫人,如此阵仗看来肯定是有大事,全副的亲王依仗都抬来了。而且东宫之外,都是飞鱼服绣春刀的皇帝亲军,锦衣卫。

”回太子妃!“黄狗儿看看左右,低声道,”陛下旨意,吴王殿下为钦差,检阅京营兵马,为蓝玉大将军出征壮行!“

嗡!

吕氏脑袋中翁的一下,若不是朱允炆手疾眼快,马上就要摔倒。

替皇帝检阅大军,这是当年太子朱标才有的待遇,皇帝这是认准了朱允熥?

”娘娘?“黄狗儿诧异地问。

”没事,没事,刚才忽然有些头晕!“吕氏强打精神笑笑,随后对朱允炆用了一个眼色,”多谢公公了!“

”黄公公辛苦!“朱允炆不动神色,一块上好的玉石塞到黄狗儿的手中。

黄狗儿手指头捏捏,脸上顿时满脸堆笑,”还是太子妃和淮王心疼奴婢!“

”公公,今日陛下饮食如何?“吕氏忽然又问。

”陛下最近心情畅快,饮食不错!“黄狗儿又说一句,”娘娘恕罪,奴婢要去吴王那儿了!“

吕氏愤愤的看着黄狗儿和宫人远处的方向,嘴角带着冷笑。

~~~~

朱允熥正在花园之中打拳,忽然见到盛装的宫人们进来,宫人们手里捧着托盘,上面都是华丽的锦盒,顿时有些诧异。

”你们这是........“

”参见吴王殿下!“宫人们拜倒。

黄狗儿从后面窜出来,一脸笑容,“哎哟,吴王殿下莫不是忘了,今个儿是什么日子?”

“今天要去京营检阅大军!”朱允熥看看那些宫人,“这是干什么?“

”奴婢的好殿下呀!“黄狗儿笑道,”皇爷特意说,您是钦差,是皇嫡孙,今天要体面些呀!“说完,一挥手,”赶紧,伺候吴王殿下换衣服!“

几个太监宫人慢慢靠近,朱允熥木偶似的任凭他们把身上的衣裳去了。

番邦进贡的玻璃镜子也抬了过来,镜子中簇新的亲王袍之上,金色的丝线熠熠生辉,那些繁复的手工纹绣的纹路,在镜子中和金丝交相辉映。

除了亲王袍服,由美玉连接而成的玉带挂在腰上,然后精美古朴的玉佩,还有绣着十二金色的荷包。

典型的明代服饰把朱允熥修长的身躯勾勒出健康的线条,随后一枚玉扳指被带到大拇指上。

紧接着朱允熥的头发被几个宫女梳得整齐,象牙的梳子在头发上顺滑的滑过。

”殿下请低头!“宫人开口说道。

朱允熥慢慢低头,一顶金线编织而成金色的王冠戴到了他的头上。

再抬头,镜子中那个少年,已隐隐带着王者之气。

随后又在宫人的服侍下,朱允熥穿上华丽的宫靴。

”三哥好威风!”

两个妹妹,在宫人的怀中,对着朱允熥拍手大笑。

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强忍着眼中的泪光,哽咽道,“三爷!三爷!三爷真是长大了,老奴现在就算去死也心甘情愿了!”

~~~~

朱允熥穿戴完毕,门外数十个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进来。

跪在朱允熥的脚下,朗声道,“恭请吴王上软轿!”

一顶华丽的,明黄色的软轿被抬了进来。

朱允熥看看软轿,看看那些举着仪仗的宫人侍卫,笑了。

“既然是替皇爷爷检阅京营兵马,那我就不能坐轿!”说着,朱允熥傲然道,“牵马来,孤骑马去!”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接着,朱元璋又对那妇人问道,“摆摊子做买卖,没有官差欺负你们吧?”


这时代虽然没有城管,但是衙门的官差管得宽。小商小贩的,也绕不开他们,更惹不起。

妇人还没说话,那卖蒸饺的汉子大笑道,“有洪武老皇爷在,谁敢给咱们百姓眼色看,谁敢欺负咱们?”

朱元璋顿时又是咧嘴大笑,得意且骄傲。

大明的天下,官还是在民之上,百姓还是得听官府的。

但是朱元璋曾昭告天下,凡有不平者,百姓可以进京告状,沿途官府不但不能拦着,还得好吃好喝供着。

紫禁城门口的阙,就是给百姓使用,击鼓鸣冤的。

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府还是欺负百姓。可这天子脚下,官差们对百姓都和善许多。

朱允熥见老爷子笑得高兴,有心再让他高兴高兴。

便对卖蒸饺的汉子说道,“听你这么说,你们很爱戴老皇爷呀!”

“那是!”卖蒸饺的汉子收着别桌上的碗筷笑道,“老皇爷打进应天府那年,俺八岁。大军进城那天,我爹让娘抱着我躲进了地窖里。”

说着,那汉子又给旁人装了一份饺子,继续说道,“小哥儿你岁数小,没见过兵荒马乱的乱世。那年月,谁管老百姓死活呀,大兵进城就他妈一个字儿,抢!”

“抢粮食,抢钱,抢女人!”汉子摇头道,“抢了你还是好的,惹恼了他们,直接一刀宰了。你找谁说理去?”

“可是洪武老皇爷不一样!”汉子吐沫横飞的说着,“进城之后安民告示写着,凡有敢抢劫百姓,骚扰百姓的,砍脑袋!老皇爷的大军那真是秋毫无犯,硬是没抢百姓一文钱!”

“当时街面上那些老夫子都说,什么是王师呀?这就是王师呀!我还记得当时的教书先生说了,就冲这爱民的心,得天下的也一定是朱大帅!”

朱允熥听了,对朱元璋竖起大拇指,“爷爷,英雄!”

“呵呵!”朱元璋笑起来,“啥英雄,咱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哪忍心糟蹋穷人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得到了民心,大明得到了人心。

一顿饭,老爷子吃得极为高兴。

吃饱喝足一抹嘴站起来,“回吧,家里还一堆事儿呢?”

“您不等等,看看今天邮票卖了多少钱?”

“不等了,明儿有朝会,户部会报上来!”朱元璋背着手。

“老爷子您慢走!”

“老爷子常来呀!”

小贩们,在身后说着热情的客套话。

朱元璋笑笑,“赏他们!”

廖镛低头,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十两重的元宝,过去。

卖豆腐脑的妇人一个,卖蒸饺的汉子一个。

俩人拿着银元宝都愣了,好似做梦一样。

“这可使不得!”

“这也太多了!”

半晌两人回神,拼命的摆手。想喊,可是朱家爷俩已经走远。

“拿着吧!”廖镛笑道,“皇爷赏的!”

“皇爷?”

小贩们惊呼一声随后明白了。

“老皇爷吃了我的豆腐脑?”卖够豆腐脑的妇人眼睛一白,昏了。

卖蒸饺的捧着元宝直接跪下,当当磕头。

“老皇爷,小人谢您的赏!”

~~~~~

阳光落在身上,暖的发痒。

朱元璋边走边笑,“大孙呀,你说的对,百姓心中有杆秤!史书可以造假,人心做不得假哟!”

说着,对朱允熥正色道,“记着,到啥时候,都别忘了,咱朱家也是穷人出身,不能干那些背祖忘宗,缺德冒烟的事儿!”

朱允熥肃容,“孙儿记住了!”

“你是个心善的孩子,咱信得过!”朱元璋笑笑,“明儿有大朝会,你站在咱身边。”

大朝会,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届时,吴王朱允熥要站在朱元璋的身边。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百官面前,正式露面!”

朱允熥想道。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元璋不只是人生赢家,可以用一个更牛叉叉的词来形容,位面之子。


他还是小兵的时候,因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被当时的造反头子郭子兴看重了。

郭子兴的想法是,你小子有前途,老子要把闺女嫁给你。

马皇后虽然是郭子兴的养女,但是马皇后他爹和郭子兴可是磕头过命的把兄弟,而且郭子兴的军中很多马姑娘老爹的袍泽旧将。

从那以后朱元璋有了一个好媳妇,也有了一个好老丈人。

从那以后,朱元璋起飞了。

家乡那些儿时的乡亲伙伴纷纷来投,那些人也都是泥腿子,可是一到了朱重八的麾下爆发出巨大的,令大元铁骑惊骇的战斗能力。

徐达,汤和,周德兴,耿君用等等等等。这些这人跟他南征北战,一次次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次次的帮助朱重八战胜强敌。

他是既有好媳妇,又有好兄弟。

媳妇是贤内助,无怨无悔的操劳家庭,生儿育女,甚至在后来他做大被老丈人视为威胁的时候,出面化解。

而在老丈人死后,媳妇还帮他娶了自己的小妹妹,顺利接管了老丈人生前的一切力量。

不但如此,因为朱重八少年家中剧变,导致成年的男丁就他一人,后来加上他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他们朱家也就剩下这三个男人。

为了朱家的子孙昌盛,马皇后在辛勤持家,养育自己的儿女,养育那些他们收养的义子的同时,还为朱重八广纳妻妾。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只要是美人,朱元璋就划拉到家里。

郭惠妃后身边,几个站在床边小心和皇帝说话的妃子们,虽然也都四十多岁了,可容颜依旧有几分美丽。

除了这些人,朱元璋还有一个让全天下男人都羡慕的能力。

超强的生育能力!

朱元璋一生,截止到现在,儿子二十六个,女儿十四个,中间还有几个夭折的。

四十多个儿女,试问一下,古往今来哪个皇帝能生这么多?

而且终其一生,朱元璋和儿子们,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父子猜忌反目,儿子们兄弟明争暗斗的事。

“你们几个书读得怎么样?”

朱元璋看着几个小屁孩藩王,板着脸说道,几个藩王瑟瑟发抖,眼神一直往朱允熥这边飘。

“过几天咱去学堂问问,你们几个再不学好,少不得一顿打!”朱元璋哼了一声。

“那个.......父皇!”沈王朱模脑子比较活泛,开口说道,“这些日子熥哥儿不在学堂里,儿子们惦记,所以课业上有些疏忽了!”

随口找个理由之后,看看朱元璋的脸色,鼓起勇气显摆他细细胳膊上的二头肌,“不过儿子最近武艺可没落下,您瞧瞧儿子现在能拉开大弓了!”

这几个都是幼子,也是老来子,朱元璋心中疼爱但是面上不表露,这年月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老子见着儿子直接上脚才是常态。

“练武是好事,可是读书也是大事,大明也用不着你们打仗!”朱元璋随后说道。

站在母亲身后的唐王朱桱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父皇,以后儿子要去打仗!”

朱桱的母亲贤妃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伸手就去制止儿子。

“你别管!”朱元璋呵斥贤妃一声,“你过来告诉咱,你要去打谁呀?”

“谁不服,就揍谁?”朱桱早就被朱允熥带坏了,扬着拳头,满眼都是光,“番邦不服,揍他。漠北不服,揍他。把他们的金子银子,粮食牛羊,全抢过来!”

年岁稍小的郢王朱栋也跟着喊,“儿子也去,抢他们!”可能是刚刚换牙,这孩子说话还有些漏风。

男人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匪气,就是那种只能老子欺负你,不许你还手的匪气。几个儿子天真的言语,让朱元璋咧嘴大笑起来。

儿子们有想法,总比没想法要好,他朱元璋的儿子,只能是狼不能是狗。

“儿臣.....也去!”撒完尿的朱楠见气氛热烈,也跟着凑热闹。

“你还穿开裆裤呢,你去能干啥?”朱元璋由衷的大笑。

老皇帝,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过了。瞬间,似乎病痛都没有了。

“儿臣......”朱楠咬着手指头想了半天,“儿臣,尿他一床!”

“哈哈哈!”朱元璋笑得前仰后合。

寝宫中的贵妃们,和公主们也都捂着嘴笑了起来。

“你们几个!又是打又是抢地?跟谁学地?”朱元璋笑问。

“熥哥儿!”沈王一指偷着乐的朱允熥,“他说的,儿子们与其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不如为大明开疆拓土,把能占的地方都占了。”

说着,沈王两眼冒光,“熥哥儿说了,日月所照之地,皆为大明之土。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看谁不顺眼,抡起大嘴巴就抽他!”

“胡闹!”朱元璋笑着对朱允熥说道,“以后不许再教你几个王叔不着调的玩意儿,你都是当监国的人了!”

“是,孙儿记住了!”

几个孩子这么一闹腾,寝宫中连日来的压抑去除不少。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允熥所作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又没有半点出格。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在他的记忆中朱元璋的去世是在洪武三十一年。

皇帝病了本就是大事,任何一个皇帝的病都会引起京城的震动,朱允熥所做的就是要维护京城的平稳,维护大明朝纲没有任何波澜动荡。

同时,他所做的,也要让朱元璋在病好之后,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而且,现在也只能算是演习。将来真有一天,朱元璋驾崩,他要靠着这些可以依赖的力量,顺利的接管权力。

处理完这些之后,朱允熥再次默默的坐在朱元璋床前,老人那只手又从被子中露出来,他轻轻的握住,静静的看着。

”皇爷爷,您可把大伙都吓坏了,您快点好起来呀!“朱允熥小声说道。

与此同时,在寝宫的后面,御花园中,黄狗儿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

一个太监无声的从假山中出来,静静的站到一边。

”老祖宗!“小太监低声道。

”派人八百里快马通知燕王,老皇爷病了,让吴王监国!“此刻,黄狗儿的脸上完全没有那种在朱元璋身边时候的谄媚和小心,而是另一种趾高气昂的表情,”不管跑死多少马,都要快,听到了吗?“

”孩儿明白!“小太监答应一声,无声的消失。

随后黄狗儿看看左右,又穿过御花园,来到一处暗房之外。

”奴婢见过娘娘!“

“都什么时候了,公公何必多礼!”吕氏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她和朱允炆同时从门里出来,“我们娘俩还要仰仗公公呢,您千万别这么客气!”

“奴婢就是奴婢,奴婢怎敢!”黄狗儿笑道。

“老皇爷到底如何?”吕氏盯着他问道。

“太医说是无碍了,最近要好好调养。”黄狗儿小声道。

吕氏脸上一僵,”吴王那边怎么说?“

黄狗儿压低了声音,“奴婢近不得吴王的跟前,但是奴婢知道吴王派人去了常家.......”

吕氏和朱允炆对视一眼,满是惊恐。

这就是他们和朱允熥相比另一个先天的劣势,他们没有真正的可以信任之人,而且是真正的有权力可以帮到他们的人。

而朱允熥则不同,他可是常遇春的外孙,军中那些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的杀才们,天然和朱允熥就是一条阵线上的人。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太和殿外,朱允熥的战报念到了尾声。


“待到天明,贼酋哈咎,月鲁帖木儿三万发狠猛攻,誓要将臣一口吞下。殊不知定远侯王弼率龙翔神策二军已到。”

“我大明重甲铁骑为先锋,轻骑为后,直破贼酋中军!”

“贼酋月鲁帖木儿战死,哈咎率千人西逃窜。此战共斩杀伪元贼三万,俘虏两千,牛马骆驼无数。”

一口气念完,朱允熥心中震撼稍去。

这不只是一封战报,而是一幅大明漠北征战的金戈铁马图。

以身做饵吸引敌军的蓝玉真是个疯子,以步抗骑的大明将士们也是一群疯子。

一群怀着必胜信念的疯子!

此刻,若不是在太和殿外的朝会上,若不是有朱元璋等人在场,朱允熥真的想大喊一声,大明威武!

“皇爷爷,此等大胜,该赏!”朱允熥笑道。

朱元璋微笑着点头,随后在龙椅上坐下,开口道,“传旨!”

皇帝话音落下,自然有太监准备好笔墨,几位翰林学士提笔等候。

“这回不用你们写!”朱元璋对臣子们摆摆手,对朱允熥说道,“大孙,你来写!”

“好!”朱允熥也不忸怩,直接站在书桌前,提起笔等着朱元璋 开口。

“你打了胜仗,咱很欢喜。”

朱允熥微微一怔,随即明白朱元璋的风格一向如此,简约明白就像说家常一样。国朝开国初年之时,朱元璋在给边关大将的圣旨中,直接写道,准备好刀子,贼人来了就给咱往死里砍。

朱元璋说话越是随便,越是没拿这人当外人。相反,若朱元璋客客气气的,写啥奉天承运之类的 ,有人就要小心掉脑袋了。

“就是人死的稍微多了点,你是大明的大将,国公。这种仗,以后不要再打了。”

“战死的将士们,尸首要收敛好,咱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派骑兵护送,把孩子们都送回来。有功的名单报上来,战死者的名单更是不能落下,还有伤了的,残的了,报给咱。都是咱大明的好男儿,不能辜负了人家....”

朱元璋慢慢说着,朱允熥慢慢写着。

忽然,朱元璋眼中有一丝犹豫被朱允熥捕捉到。

按理说说完了这些,皇帝就要在圣旨中论功行赏了,可是朱允熥迟迟不见下文。

“就这些。”朱元璋道,“八百里加急送至蓝玉帐前!”

边上的太监小心翼翼的拿走墨迹未干的圣旨,走到龙椅边上。那里有一张单独的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一个红色的方形古朴盒子。

朱元璋站起身,郑重的打开盒子,然后双手从里面捧出一方大印,玉玺!

在圣旨上盖完之后,朱元璋又道,“户部!”

户部尚书傅友问道,“臣在!”

“战死的将士,每人抚恤大银两个,月给其家中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加帛一匹,絮一斤。伤残不能自理者,每年多给米六石。”说着,朱元璋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记住咱的话,少一粒米,一文钱,都不行!”

“臣遵旨!”傅友德道。

将士们的抚恤可谓是大手笔了,古往今来的帝王有几个在乎大头兵的死活?一次性给点粮食就已经算是隆恩。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朱元璋的抚恤,真正做到了让这些为大明出生入死的男儿,再无后顾之忧,死了家中妻儿老小不会忍饥挨饿,伤了一辈子也有朝廷供养。


朱允熥有些感触,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侥幸的,大概正是这种发自内心对士卒的好,才成就了朱元璋的帝业。

随后,大朝会散去。

回奉天殿的爷俩没有再坐御辇,改为步行,宫人侍卫们离得远远的,生怕打扰爷俩说悄悄话。

“皇爷爷!”实在是没忍住,朱允熥开口说道,“大将军蓝玉等人打了胜仗.........”

“你是想说咱为啥没给他们加官进爵吧?”朱元璋笑道。

姜还是老的辣,马上被人看穿了心思,朱允熥小小送出一记马屁,“皇爷爷英明!”

“国家名爵不是儿戏,等他们班师回朝,朝会再议。”朱元璋看看朱允熥,“大孙,你要记住,恩出于上。臣子也是人,人有时候是贱皮子,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咱既然要给人加官进爵,就得让他明白,爵位官位后面的意义,还有咱们的恩宠之心!”

“孙儿,明白了!”朱允熥恭敬地说道。

“你不明白!”朱元璋的大手在朱允熥肩膀上拍拍,“你小子,聪明有,心思也有,手腕也有,就是心术还差点!”说着,朱元璋笑起来,“反正你爷爷这老头子一时半会死不了,你在咱身边,好好学学!”

是的,一个现代的年轻人,一个现代的年轻打工人,在帝王心术这一块,确实会有欠缺。

朱允熥心中一暖,“皇爷爷,你一定长命百岁!”

“扯淡,古往今来皇帝都是万岁,可是长寿的有几人?”朱元璋边走边笑,“大孙呀,记住想当一个好皇帝,就要把自己当成人,别听那些大臣们的奉承,不靠谱!”

“孙儿记住了!”朱允熥扶住朱元璋的手说道。

皇帝这是从心里认定他了,只是出于一些顾虑没有开口说,这一点祖孙二人都是心知肚明。

两人慢慢的走着,有时候朱元璋会扭头看看孙子的侧面,脸上露出微笑。

其实他没有马上封赏蓝玉等人的原因很简单,恩出于上没错。但是这个上,他希望不是他,而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熥。

蓝玉现在已经位及人臣,是武将之中的绝对领军人物。他还是常遇春的妻弟,和太子也是亲戚,更是朱允熥的舅爷。

在他身后一大堆太子的故旧之臣,淮西一系的武将勋贵交织成了一张巨大的权力网。权力是双刃剑,不是人人都能玩得转。

现在给予蓝玉太多的东西,万一自己哪天死了,朱允熥上位,岂不是赏无可赏?届时,蓝玉诸多的身份中又会多上一种尊容,大明第一外戚。

一个能征善战,身边聚拢着一群文臣武将的外戚,对于一个年轻的皇帝而言,可不是好事。

朱元璋是出身草莽的英雄帝王,更知道人心险恶这四个字。同时也知道,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忠臣。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况且蓝玉这人,是个典型的武夫,心直口快,极容易受人撺掇。历年来在军中大胜的功绩,也使得此人变得有些猖狂跋扈,有时候私下里连自己都敢顶撞。

这样的人,大明朝其实还有不少,那些一起打天下的功勋老将多多少少都有这个毛病。

朱允熥还年轻,这孩子心善,能不能镇住他们?

迟迟没有宣布立皇太孙,也是为了让那些暗中蠢蠢欲动的人露出水面,自己好敲打一番。

如果他们可以用,就留着。

如果他们对朱允熥将来是个威胁,那就全部除掉。

奉天殿就在眼前,想到此处朱元璋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嫡孙的手,在心里说道。

“大孙,咱将来给你的,肯定是一片大好的江山。在这之前,所有的荆棘爷爷都给你砍掉。你稳稳当当的做你的太平天子,坏人交给你爷爷来做!”

“皇爷爷,小心台阶!”上台阶之前,朱允熥小声提醒。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

“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

“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

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

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

“多孝顺的孩子呀!”

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的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的道德品质。

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年的大好年华,舍弃荣华富贵。为父亲,为祖父,在佛前诵经祈求。只求父亲英灵常在,求祖父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这是何等的大孝?何等的美名?朱元璋如何能不动容?

看着朱允熥那张情真意切的脸,看着朱允熥那张像极了儿子的脸,朱元璋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欣慰。

男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这个孙子,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真正长成了一个男儿!

孙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一瞬间,朱元璋忘记了朱允熥懦弱,蠢笨的性格,忘记他平日顽劣的表现。

朱元璋甚至有些生气。

我这么好的孙子,平日在别人地嘴里,竟然是那样的口碑!

一个如此孝顺的孩子,怎么会是顽劣的?怎么会是蠢笨懦弱的?

想到此处,朱元璋又有些自责。

自己这个皇帝祖父,平日是不是有些忽略了这个孙子?

见朱元璋看着自己,久久不说话,朱允熥再次叩头,郑重道,“皇爷爷,请成全孙儿的一片孝心吧!”说完,膝行两步,将手放在朱元璋的膝盖上,泣不成声。

仔细地看着朱允熥消瘦的脸颊,红肿的双眼,再想起这孩子听闻父亲去世,当场哭昏了过去。

朱元璋顿时心疼,柔声道,“好孩子,咱知道你孝顺。可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父亲刚走,你要爱惜身体,好好活着,才是真的孝顺!你不为别人想,也要为你爷爷这把老骨头想想!”

“皇爷爷!”朱允熥眼含泪光,慢慢把头靠在朱元璋的腿上。

“痴儿!痴儿!”朱元璋亦是眼含泪光,轻轻抚摸朱允熥的头发,喃喃说道。

奉安殿中,呼吸声清晰可闻。无论是臣子,还是宫人,皆是动容。

朱元璋虽是祖父,但他先是皇帝,才是祖父。

朱允熥虽是孙子,但他先是臣,才是孙。

讲究礼法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对自己最爱的儿孙,皇帝都不能轻易真情流露

可是现在,皇帝却像一个平常百姓家的祖父那样,和孙子相依细语。而这个孙子的身份又是嫡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尤其是吕氏,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熥。

为太子守孝,是她早上特意交代儿子朱允炆,要说给皇帝听的。可是此刻,却被这平日不显山不漏水的朱允熥给说了。一时间,心中大急,赶紧又碰了碰儿子。

朱允炆顿时会意,同样爬到朱元璋身边,哭道,“皇祖父,孙儿.....孙儿也要为父亲守孝!”

看着朱允炆那张苍白地脸,朱允熥心中冷笑。

“一步先,步步先。

守孝是我先提出来的,你朱允炆只不过是拾我牙慧。

我是真情实意,你是锦上添花。

我的孝在朱元璋心中是百分百,而你的孝,则是要打个折扣!

在关乎大明皇储地位的交锋中,我占得了先机,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春夜地风,依稀有些微寒。

风从奉安殿外吹进来,殿中的烛火随风摆动,将跪着的人影拉得很长。

跪太久了,两条腿已经麻木。

可是在这个礼法人伦为天的年代,朱允熥不能有任何的松动。

只是跪着,再累还能有在现代社会,起早贪黑赚钱累?

现代社会,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是个男人都不能放松自己。

回到大明,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地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更容不得放松。

几个小的弟妹已经忍不住,躺在宫人的怀里昏昏睡去,眼角还带着泪痕。

只有吕氏,朱允熥,朱允炆,还跪在灵前。

“二哥!”朱允熥看着同样消瘦地朱允炆,开口说道,“要是累了,你先去歇歇,弟弟在这守着!”说着,看看吕氏,“母妃也去歇会吧,孩儿给父亲守灵!您,身体要紧!”

闻言,昏沉的朱允炆忽然觉得这个三弟有些陌生,以前这个三弟可不是这个性子。

而吕氏也是同样不住的打量着朱允熥,一天之内,这老三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以前朱允熥可不会如此沉稳,更不会如此体贴别人,甚至都不会主动开口和他们说话。

“哪有当哥哥的去歇息,让弟弟守着的道理?”朱允炆淡淡地笑下,“还是三弟去歇会吧!父亲去世前一个月,都是我在塌前侍奉,我习惯了!”

帝王家,哪里有兄弟情谊?朱允熥只不过随口一说,就引来朱允炆这么大的反应。

这是在示威?还是在宣告主权?

脑海中的记忆告诉朱允熥,朱标去世前的一个月内,确实是朱允炆用长子的身份,在身边侍奉。

可是朱允熥同样知道,不是原来的朱允熥不想侍奉,而是靠不上前。

当家人要走了,后妈自然是要带着她的亲儿子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不是她的亲儿子,她防还来不及,怎会让人看到好的一面。

奉安殿中一片安静,但是周围还有许多双眼睛,许多只耳朵,朱允熥知道,他们在灵前的对话,一定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于是,朱允熥不咸不淡地说道,“辛苦二哥了,自打父亲病重,弟弟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多少次想侍奉于床前。可每次去,都被母妃给挡回来了,说有二哥在,无需我担心,多一个人反而不方便。”

说着,朱允熥低头揉着眼睛,“我知道母妃是好意,可我毕竟也是父亲的儿子,没能亲手奉上汤药,伺候父亲,实在是.........生平大憾!”

瞬间,吕氏的眼睛看向朱允熥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

她本是庶妃,太子妃常氏去后,她掌管东宫,对于这个太子正妻所出的嫡子,自然是防备及深。幸好这个太子的嫡子,不甚精明,平日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可怎么今天突然变了个人!不但在皇帝面前博取欢心,而且言语之间,也不再唯唯诺诺。

再想到今日皇帝对朱允熥的爱怜,吕氏更加有些揪心。

她出身不高,能以普通庶妃的身份,爬到太子继妃的位子上,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对于太子和皇帝的喜好性格,可以说了如指掌。

这位皇帝可不是容易动情的人!上一次见皇帝如此真情流露,还是在已故马皇后的葬礼上!

自己这么多年费尽心思,为的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能继承太子的大统。但是儿子庶子的身份在心里却是一根刺。

现在那个平日看着没有一点长处的嫡子,居然突然变得能讨好皇帝,能获得欢心,吕氏的心中顿时不平静起来。

甚至,隐隐有些恨意。

此时,忽然一位宫人嬷嬷,轻手轻脚地走来,在吕氏耳边轻语几句,又慢慢退下。

吕氏擦下眼泪,“老三,你哭了一天,守了一天,是不是饿了!去歇一下,用些东西!”

这是今天,吕氏和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朱允熥心中又反复思量再三,开口道,“母妃,孩儿不累,不饿!”

“去吧!”吕氏柔声道,“你们有孝心是好的,但是不能累坏自己的身体!你先去,等你回来,我再让你二哥去!”说着,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去吧,听话!”

无事献殷勤,必有蹊跷!

可此时众目睽睽之下,朱允熥不能说不。

“是!”低头应了一声,扶着膝盖站起来,深吸一口,朝后殿走去。

吕氏看着他地背影,眼神如刀。

“儿子,你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老三平日装得多好,你父亲刚走,就跳了出来!”

朱允炆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吕氏和儿子靠近些,在他耳边小声说道,“你父亲临终前,跟娘说,要对你那些叔叔敬而远之。我看,你要敬而远之的,反而是这个老三!”

且说朱允熥走到后殿,见周围无人,伸展了下手臂。

宫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说话做事都要三思后行。这才是穿越的第一天,就如此难熬,以后呢?

以后,只有得到了朱元璋的欢心,得到了那个位子,日子才会真正的好过,才能真正的随心所欲。

朱允熥随意的在地上走着,脑中却不停的思索。

对于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除了取的他的欢心之外,想要那给位子,必须要有能力!

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虽然爱好历史,了解大致的走向,但其实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如何证明呢?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清晨,触入眼帘的晨光五彩斑斓。


三两只小鸟在枝头跳跃,几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翩翩起舞。

奉天殿后的花园中,朱允熥打了一套军体拳,出了一身汗之后。和朱元璋坐在花厅的石凳上,一同用早饭。

金黄色的小米粥,白如玉的煮鸡蛋,一碟子香油拌咸菜,三笼龙眼包子。

“把上面那素的给咱,你吃那两屉荤的。”朱元璋把咸菜拌进粘稠的小米粥中,嘬了下筷子说道,“两屉都吃了,别剩!”

朱元璋吃饭很快,端着碗呼哧呼哧。

朱允熥还在长身体,吃起来也是风卷残云。

两人一个吃起来没有皇帝样,一人吃起来没有王爷样,反正是怎么痛快怎么来。

正吃着饭,黄狗儿蹑手蹑脚的靠近,“陛下,蒋瓛大人来了!”

“叫!”朱元璋把最后一口粥喝完,碗里干干净净。

“臣蒋瓛,参见陛下,参见吴王殿下!”面容刻板,身材高瘦的蒋瓛跪在地上,磕头说道。

“洛阳的事儿,知道了吧?”朱元璋问。

“臣,知道!”蒋瓛话不多,他这个位置,这个官职,也容不得他话多。

“嗯,这案子吴王督办,有什么事以后秘折给他。”朱元璋站起身,往殿里走,“这也是你的主子!”

(主子这个词不是清代专有,早在朱元璋创业初期,楚国公廖家兄弟来投,朱元璋就说乱世之中武人要找个好主子,求得富贵。但是主子,也不是清代那种奴隶制的关系,而是私人君臣的关系。)

你主子?蒋瓛抬头看了眼朱允熥,眼神中难得有了些波澜。

他这样的人必须要喜怒不形于色,失神就代表着心中震撼至极。作为皇帝的私人心腹,他的人生信条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只有皇帝才是他的主子。

而现在皇帝轻飘飘的一句,吴王也是你的主子,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皇帝心中已经选定了吴王,吴王是所有锦衣卫下一位的主人。

想到此处,蒋瓛的表情更加恭敬几分,朱允熥没说让他起来,他始终谦卑的跪着,头也不敢抬。

“今日会有旨意发到刑部,大理寺,督察院。”朱允熥吃完了放下碗,面色有些沉重,没有笑意,“洛阳倒卖储备粮草是大案,你亲自跑一趟吧!”

“臣,即刻动身!”蒋瓛叩首道。

“此案所涉及的人员全部锁拿回京,涉及的财产人口一律查封。”朱允熥话中带着告诫的意味,“孤知道下面办案的人不容易,但是你要管好你的人,别查封财产的时候浑水摸鱼!”

说着,朱允熥的声音变得有些阴森,“在三司会审之前,所有人犯不得私刑拷打,涉及的财产以后也都要上交国库,你的人别动不该动的心思。”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锦衣卫也不是什么好人。这些人为了功绩,才不会管别人的死活,事情越大他们越高兴。而且涉及到钱财这东西,他们免不了上下其手。

“臣明白,臣亲自办理此案!”蒋瓛郑重道。

“不是信不过你们,而是这案子要办得漂亮,既不能让有罪之人逃脱,也不能牵扯到无辜的人。”朱允熥脸上带上些笑意,“做好了,升官发财孤自会给你们请功。但是做不好,做出什么丢人的事,谁都保不住你们!”

蒋瓛背后冷汗淋漓,原以为吴王年少会好说话一点,没想到吴王居然把下面的人心看得如此透彻。这吴王将来和皇帝一样,都是个眼里不揉沙子,要小心伺候的主子。

“臣,明白,臣一定尽心尽力!”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当!当!


延绵厚重的钟声,在大明宫城的角楼响起。

飞鱼服的武士,有韵律的撞击着,代表皇权的铜钟。

钟声在空气中波纹一样的开始扩散,以大明的紫禁城为中心,扩散到大明的京城各个角落。

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太和殿皇帝御门听政。无论春夏,无论寒暑,无论风霜雨雪,雷打不动。

钟声落下,大明紫禁城的宫门打开。数不清的官员们身着朱紫朝服,双手捧着象牙朝笏按照官职大小,文武分开,鱼贯而入。

此时的奉天殿中,朱元璋和朱允熥也乘坐仪仗,开始往太和殿进发。

“嗤!嗤!”

长长的皇帝仪仗前,两个健壮的太监走着方步,迈步之时不断地挥舞手臂,手中发出嗤嗤地声音。

那些在皇宫夹道中打扫的宫人杂役,听到太监发出的声音之后,马上面对红色的宫墙跪倒。

凡人,是没资格见皇帝的。

随后是高举着仪仗,穿着红色喜服,头上插着白色羽毛的太监们。

再往后是穿着华丽锦服头戴银盔,面如沉水的武士们。

他们身材魁梧,每个人都似乎一般高矮胖瘦,手中举着金瓜斧钺等礼仪兵器,伴随在皇帝御辇周边。

朱元璋一身龙袍,头戴金色禅染的皇冠,宝石珠子穿成的帘子,遮盖住他眼睛,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神秘。

朱允熥一身亲王服饰,走在御辇的边上,一只手扶着十六人御辇的杠子,另一只手扶着他自己腰间的玉带。

他的脊背挺得笔直,目不斜视,整个人看起来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御驾行进的途中,朱元璋偶尔会侧头,每当看到仪表堂堂,风姿不凡的孙儿,都会微微点头。

御辇在太和殿外停住,朱元璋从御辇上下来。

“大孙!”

“孙儿在!”

“扶着咱的手,咱爷俩一块过去!”

“是!”

皇帝苍老的手臂,搭在了朱允熥充满生机的胳膊上,头上的金龙黄罗伞下,两个人有着相似的脸。

朱元璋的上朝,从不座金銮殿。

他的龙椅放在太和殿外的大门洞里,叫做御门听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子们的朝拜声山呼海啸,太和殿的空地上,跪满了大明的臣子们。

朱元璋站在龙椅边,没有表情的看了臣子们一眼,“众卿平身!”

“谢万岁!”

随着再次山呼般的声音,臣子们站了起来。

站在朱元璋的身边,朱允熥耳听那些臣子们的呼声,心驰如电心潮澎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

皇帝的大朝会,是在这里举行。

夏天还好,冬天多冷?

怪不得后来的万历皇帝不爱上朝,天不亮就从被窝里出来,坐在冰天雪地中开会,谁愿意?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这是朝会,是一个国家从天子到臣子最为重视的仪式。别说冰天雪地,无论刮风下雪乃至下刀子,都必须来。


他心中有些不着调的疑问,群臣的心中却是深深的震撼。

吴王,居然在皇帝身边。

皇帝,居然带着吴王来上朝。

以前这个殊荣只能属于一个人,那就是吴王的父亲,已故的太子。

许多人心中思量,看来皇帝要立皇太孙的传闻是真的。

而看着长身玉立的吴王,许多人也必须承认,这位皇嫡孙的气度和皇帝,还真是有几分相像。

“前几日咱病了!”

此时,朱元璋的声音响起,通过门洞扩散到广场上。

“你们不用担心,小病!咱现在没事,身子还硬朗!”说着,朱元璋露出几分微笑,“今日朝会,各位臣工畅所欲言。”说完,对朱允熥小声说道,“你好好听着,你看看谁能办事,谁不能办事,回头咱要考你!”

“孙儿明白!”朱允熥点头道。

“臣有本奏!”

一大臣昂然出列,礼部侍郎纪善。

“陛下前几日下旨,云南西平侯回京安葬。现棺椁已在路上,吉地如何选,还请陛下示下!”

吉地就是墓地,既然下旨让沐英回京安葬,那就不是一块坟地那么简单,而是要下旨给沐英乃至他以后的儿孙们,一块钦赐的墓地。

说来也巧合,前世沐家的陵园朱允熥有幸去过。刚退伍时他也过了小半年的穷游生活,在南京城外的将军山,瞻仰过这位千古忠臣的家族陵园。

只能远远的瞻仰,沐英和他家族后人的墓地,在战乱年代频遭盗掘。而且在房地产风起云涌的时代,财大气粗的商人们根本不顾所谓的文物不文物,直接挖土机挖平了事。

原来沐家的墓地,已经变成了青山绿树环绕之下的座座豪华别墅。不免让人扼腕惋惜。

不过,即便是被掩埋在地下或者是消散在尘土中,安葬在将军山的沐英也似乎在守卫着大明太祖和皇后的陵寝,将军山正通往明帝陵,像是一座大门。

说起沐英,朱元璋的脸色暗淡几分,开口说道,“这事咱已经下旨给吴王,沐英的后事他和礼部一同操办!”说着,看看朱允熥,“大孙,你说吧!”

这一幕,让群臣更是心惊。

以前太子是陪着皇帝上朝,但是皇帝可从未这么和颜悦色和太子说过话。

“皇爷爷已经下旨西平侯为黔国公!”朱允熥朗声说道,“沐公爷生前的遗折中写道,愿为已故皇后守灵,那他陵墓就选在将军山吧!”

对于这样一个忠臣,一个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家族,守护明帝陵的将军山是最好的归宿。

不过,朱允熥不想再看到,英雄的陵墓被小人盗掘。

“沐公和我皇明虽非血亲,但不亚于血亲!”朱允熥继续说道,“礼部会同工部修建陵墓之时,必须深挖深埋,以防宵小!”

“臣等明白!”大臣们回道。

“陛下!”

朱允熥话音落下,户部尚书傅友文出列。

“昨日邮票发卖,京城之中共售出信件邮票十七万张,储货票七千,住宿票一万五,车马使用票六千七,驿卒护卫票三千六..........”

普通的邮票两个钱,但是其他涉及到在驿站住宿,储存货物,护卫和车马使用的票,费用却很高,而且还是按照货物的多少和重量来进行估算。

“共计收白银,二十六万三千二百四十一两白银!”

嗡,群臣大哗。

小小邮票居然一下卖出那么张?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毕竟古往今来头一遭,人人都买一些放在家中备用是人之常情。

小说《大明锦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