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凡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全文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网友对小说《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非常感兴趣,作者“画凌烟”侧重讲述了主人公张凡崇祯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来了,连忙行大礼:“臣叩拜陛下!”崇祯俯视郭巩,冷冷道:“郭大人,你好大的胆子!”郭巩把脑袋深深埋下去:“罪臣不知何罪之有!”崇祯踢了他一脚,怒道:“派人杀李邦华,是你主使的吧?”所有人心神一颤,没想到皇帝已经知道了,这么快就知道了。众人齐呼道:“臣等冤枉!”“冤枉?”崇祯心中更是恼怒,这胆子还真是够大......
《畅读全文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精彩片段
张维贤刚喝完茶,就接到了下面人的情报:秦良玉到通州,顾成武已被骆养性拿走。
这个消息深深刺激到了英国公张维贤的神经。
为什么这么说?
并不是顾成武被抓之后对他有什么伤害,实际上这事英国公还真没有参与进来。
他脑子就算被门夹了也不可能指示下面的人去杀部院大臣,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那些兵痞子丘八的脑袋不值钱,他英国公的脑袋可是值钱的很。
他才不会去作死。
他为什么被刺激到呢?
因为秦良玉啊!
“她居然敢带人去通州卫,太不将我放在眼里了!”
小公爷张之极是个火爆脾气,他着急道:“爹,发生什么了?”
他抢过那密函一看,顿时怒从心中起:“这位护国夫人好生狂妄,当真以为天子给她撑腰,就敢胡作非为了么!”
张维贤冷声道:“敢私闯卫所,我必须去天子那里弹劾她!”
此时,顾成武在锦衣的大牢里,先被狠狠抽了一顿,打得他皮开肉绽。
很快,顾成武就受不了了,一五一十全部招来了。
骆养性将他的口供全部录下来,录完后,骆养性深吸了一口凉气。
这还得了!
难怪一个小小的千户敢干这种事,原来背后有这么多人撑着。
很快,这份口供就到了崇祯那里。
崇祯看完后,面色平淡:“全部抓起来。”
此事涉及到了部院大臣,兵部左侍郎郭巩、户部郎中张谦、工部员外郎杨景,还有礼部郎中余化。
另外,在里面还有主事三人。
接下来,锦衣卫把这些人全部抓了起来。
有的人还在办公,直接被请走了。
可以说办事效率相当高。
当英国公张维贤屁颠屁颠跑到紫禁城准备去告秦良玉的状的时候,看见皇帝在锦衣卫的簇拥下出了紫禁城,皇帝的脸色是一脸阴沉可怕。
英国公张维贤心里打了个突。
皇帝停下来,问道:“英国公有何事?”
听皇帝的语气,都感觉到瘆人,皇帝仿佛是要去杀人了一般。
英国公哪还敢再这个时候拿秦良玉的事来烦皇帝,连忙急中生智道:“臣是特意来禀报,臣现在在加强训练京卫,请天子不日前往检阅。”
“有劳英国公了。”
说完,崇祯就带着人往前走,也不理会他。
“恭送陛下。”
崇祯到了天牢里。
这些大臣全部在牢里蹲着,见到崇祯来了,连忙行大礼:“臣叩拜陛下!”
崇祯俯视郭巩,冷冷道:“郭大人,你好大的胆子!”
郭巩把脑袋深深埋下去:“罪臣不知何罪之有!”
崇祯踢了他一脚,怒道:“派人杀李邦华,是你主使的吧?”
所有人心神一颤,没想到皇帝已经知道了,这么快就知道了。
众人齐呼道:“臣等冤枉!”
“冤枉?”崇祯心中更是恼怒,这胆子还真是够大的,朕刚召回来的大臣,你们居然敢私通京卫杀人。
“你们到底还把朕放不放在眼里!”崇祯怒道,“郭巩,你说!”
“陛下,臣真的是冤枉的!”
崇祯再给了他一脚:“兵部左侍郎!朕的兵部左侍郎,居然要杀朕的兵部右侍郎!”
他气得额头上都暴出青筋来了:“京卫空额李邦华都给朕看了,你兵部似乎也管不到京卫吧,怎么就跟京卫厮混在了一起!”
“陛下……”
“京卫糜烂,朝纲败坏,建奴猖獗,朕的大臣们一心只想着拿钱,全然不顾社稷安危,连军饷都敢拿,连部院大臣都敢杀,你们说,还有什么是你们不敢的!”
崇祯几乎是咆哮出来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辽东那些真正保家卫国的将士连饭都吃不饱,而你们!你们就是大明的蛀虫,该杀一万遍!”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臣知罪!”
崇祯来回走了两转,气冲冲道:“饶命?饶了你们,苍天会饶了朕吗!大明的百姓会饶了朕吗!辽东的将士们会饶了朕吗!”
崇祯阴沉着脸,低声道:“骆养性!”
“臣在!”
“移交督察院审!”
“是!”
如此举动,皇帝是要公开惩罚,以儆效尤了。
很快,曹思诚那边就接了这个案子。
这件事立刻在朝中引起了震动,像地震一样。
兵部左侍郎,联合朝中官员,要杀兵部右侍郎,这简直是本朝开国以来未有之事。
这件事是狂妄!
督察院之事过了个场,曹思诚在给皇帝递交立案书的时候,隔壁宫殿的宫女们都听到皇帝的声音了:“给朕统统斩首示众,抄家,家属全部发配戍边,后人不得参加科举!”
“是!”
没想到震惊朝野的刺杀兵部右侍郎案如此快就破解了,行动得更快,几天之后,所有参与进来的官员都被斩首了。
顾成武顾千户则被判了五马分尸。
通州卫的军官也要处罚,郭淮被罢官,发配戍边。
这件事把原本准备告状秦良玉的英国公给吓坏了,他深怕自己去告状了串通通州卫的嫌疑。
四月初五的早朝。
大臣们例行早朝议事。
崇祯在早朝结束的时候,对着全体大臣道:“今日之后,李邦华全力整顿京卫三营,谁敢阻拦,朕就夷他三族!”
大臣们齐呼道:“陛下圣明!”
这事算是暂告一段落,但明显有一个人状态不对劲了。
这个人就是英国公张维贤。
接下来,白杆兵每日就在北京城外的军营里操练。
而最受刺激的显然就是张维贤和张之极。
“爹!咱们好歹是英国公,忠烈之后,练兵这事,您交给孩儿,孩儿把那帮狗崽子们狠狠收拾一顿,咱们京卫可是天子亲军,还怕比不过一个穷乡僻壤来的!”
张之极性格本来就狂,眼下是恨不得带着人冲到白杆兵那边去跟对方打一架。
张维贤叹了口气道:“从明日开始,全力配合李邦华,整顿军务吧。”
且不说他是不是东林党,要尽量压制党争,首先皇帝在做决策的时候,就不能随便给标签。
虽然明末的东林党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这朝堂上哪个又是好东西呢?
崇祯生气的是,监生议论朝政。
《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这讲学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一些只看到世界冰山一角却以为掌握真理的热血学生。
这些学生又对自己的老师唯命是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这个口子一旦打开,那些个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了,他们就会站出来,以自己以为的真理去四处叫喊,甚至可能上街游行。
崇祯站起来,走了两转,怒道:“传朕旨意,将这个监生打入天牢,以后凡有学生议政者,朝廷永不录用!”
崇祯此言一出,大臣们都一惊。
这一下子就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
例如刚刚被召回来的刘宗周。
这个人是东林党,而且是山阴县人。
皇帝这一举动摆明是要压江南士人。
刘宗周心思一动,准备出列说情,但立刻又想到了昨日的钱谦益。
他和钱谦益在先帝朝被魏忠贤罢官,几乎是同时回京师的,钱谦益比他的地位要高,现在都已经抄家,他自认为自己上前说清无异于自找苦吃。
看来这事还得从长计议。
朝堂上的一帮东林党人心中都默契地想着。
而阉党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例如魏忠贤。
他出列道:“陛下,学生妄议朝政的确危害无穷,奴婢听闻江南仕子们经常汇聚常州府东林书院,书院门口写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仕人在江南议论朝廷,多有抨击、指责之意。”
魏忠贤这话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万历、天启朝的党争到了崇祯年间没有丝毫缓和,东林党被打压的时候,在江南东林书院开坛讲学,指责朝廷和官府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
魏忠贤这话的意思就是想借现在皇帝对此发怒之机,在东林党添油加火。
如果皇帝真的对仕人们议政有这么大的反应,就仅凭东林书院这一点,魏忠贤觉得今天就可以把东林党的人捶死在这太和殿上。
刘宗周正打算站出来驳斥魏忠贤,崇祯道:“此事暂且不提。”
魏忠贤心中一惊,没想到皇帝居然不想追究。
“陛下……”
崇祯袖口一甩,见皇帝不愿意继续下去,魏忠贤也就识趣地不敢再多说了。
东林党那档子破事,崇祯目前还不打算动,等他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处理完了,这朝臣不干活的,自然都得换。
崇祯道:“既然诸位爱卿没什么别的事,朕倒是有一事。”
东林党人心头一缓。
大臣们拜道:“请天子明示!”
一边王承恩大声道:“宣孙承宗觐见!”
大臣们心中一惊,温体仁和周延儒互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皇帝这个时候突然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而且还是在早朝文武百官都在的时候。
魏忠贤眼珠子转起来,皇帝召见孙承宗做什么?
这孙承宗是天启帝的老师,前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天启年间,还做过蓟辽督师。
他督师辽东的时候,重振军纪,修整军防,做了不少实事。
正在明末的朝堂是很难得的。
作为穿越者的张凡觉得,北宋末年有种师道那种军中威望极高的老帅,而明末也有孙承宗这种帅才。
孙承宗的军事才能可能不是像岳飞那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的。
但是他能平稳住局面,军中威望很高的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曾经都是他的部下。
孙家也是满门的忠烈。
现在崇祯最希望的是什么?
稳住边事。
辽东局势极其复杂,他不想坐在皇宫里去瞎指挥。
而明末战事极多,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一个懂军事的文官入阁做首辅,调动资源先将辽东的局面稳固住。
只有辽东局面稳住了,崇祯才有精力想各种办法搞钱,平国内动乱,发展经济。
孙承宗进殿后,拜道:“老臣参见天子!”
“孙爱卿免礼。”
“多谢天子!”
刘宗周这些个东林党人兴奋起来了,因为孙承宗也算是东林党的。
看来皇帝留着魏忠贤,也没打算要打压东林党!
大臣们都在以党争的角度去思考崇祯的行为,但崇祯现在哪有心情去跟他们扯党争。
如果这朝堂什么事都再扯党争,十七年后,他铁定是要去后面的煤山去挂歪脖子树的。
一边的王承恩取出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昔承宗师先帝,戍辽东,使将帅和,而虏酋惧,功在社稷。朕御极以来,欲肃振朝纲,使天下安定,孙承宗入阁,赐内阁首辅。”
孙承宗连忙跪拜:“臣拜谢天恩!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臣们连忙高呼:“天子圣明!”
大臣们口中高呼天子圣明,心中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了。
孙承宗之前被罢了官,怎么突然之间就被赐内阁了?
而且还是内阁首辅!
最近似乎也没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孙承宗啊?
皇帝以前做信王的时候与孙承宗几乎没有来往。
大臣们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皇帝会让孙承宗入阁做首辅。
要知道,孙承宗当年督师辽东的时候,可是得罪了不少人,这朝堂上下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崇祯大声道:“孙爱卿,免礼!”
孙承宗退到一边站立。
而目前的阁臣,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人,崇祯暂时也不准备动,先将人心稳住,毕竟他才登基几个月。
对于崇祯来说,安抚东江,等于加强了辽东一部分军事实力。
辽东之事他也急不得,最近孙承宗在重点抓辽东军务。
有关锦宁防线在那里,建奴一时间也打不进来,只要将蓟镇防御好就行。
说到这个蓟镇,崇祯心中一直不放心,毕竟己巳之变在崇祯时代影响太大了。
己巳之变将关宁铁骑打废了,北直隶更是被搅得一塌糊涂,最重要的是把朝堂也搞得人心惶惶。
无论怎样,张凡穿越过来,都决不允许己巳之变发生。
待袁崇焕来了,朕还是要好好敲打敲打他。
军务之事,暂且不提。
眼下最重要的人之一已经在崇祯面前。
宋应星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还是满清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像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就这样被建奴给毁了。
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张凡穿越回来,肯定要阻止这种悲剧的发生。
魏忠贤在一边站着,而宋应星在一边坐着。
这可是魏忠贤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场景,本朝,除了年纪很大的首辅,皇帝一般是不会赐座的。
而这位宋应星,一没有大功名在身,二出身低微,三也还年轻,看起来也不过而立之年。
皇帝居然给他赐座了!
魏忠贤心中嘀咕着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崇祯颇为高兴,他觉得自己这个穿越者的局面也并不是烂得一发不可收拾,把宋应星用好了,一步步扎扎实实来解决粮食问题。
只有解决了全天下人吃饭的问题,后面的经济、金融,工业革命才有底层基础啊!
“宋爱卿,朕最近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啊!”崇祯又开始表现出一副很苦恼很忧伤的表情。
严格意义来说,宋应星只是举人,并非官府正式编制人员,皇帝不应该称呼他爱卿。
不过崇祯也不在乎这些,爱卿是一种敬称,能尽快和宋应星拉近关系,还管这些繁文缛节做什么?
宋应星却是又激动又疑惑。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自己只是考过了乡试,一个举人而已。
后面还有会试、殿试。
自己一个举人,当接到进京觐见的消息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路上都感觉不真实。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更何况,被天子赐座,这是很多首辅都没有的荣耀。
年轻的宋应星是激动得眼泪都飙出来了。
他好几次起身要跪拜都被皇帝拦住了。
“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爱卿乃是我大明之栋梁,朕怎忍心让爱卿赴汤蹈火。”崇祯俨然一副仁德贤君的模样,与前些日在大殿之上简直判若两人。
这前后相差太大,饶是老奸巨猾的魏公公在一边也心中狂呼:君王果真是变脸如翻书啊!
听皇帝这么说,宋应星就更是受宠若惊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为天子粉身碎骨。
哪怕是现在让他冲到辽东战场前线去和建奴拼命他也二话不说!
崇祯见宋应星已经感动得好几次落泪,知道自己已经从心理层面征服了宋应星。
对待科学家,真的要拿出应该有的态度,哪怕朕是皇帝!
他便道:“如今陕西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没有饭吃,朕这心里,便痛如刀绞。”
说着,崇祯仿佛要掉两滴眼泪下来一样。
一边杀人不眨眼的魏忠贤立刻配合着皇帝,他叹了口气,落了两滴眼泪,开始拍马屁道:“皇爷真是如尧舜一样的仁德圣君啊!”
皇帝却不理会他,而是跟宋应星道:“民以食为天,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个农务司,魏忠贤当年从那些富商王公手中拿了六千顷良田,就在北直隶,朕需要你去在那里给朕种出粮食。”
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说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个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说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德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爱卿快快请起!”
崇祯将宋应星搀扶起来,这可是朕未来的科学大咖之一啊!
“陛下,草民倒确实有好东西要进献给陛下。”
崇祯故意问道:“是何物?”
宋应星从长袖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小土豆和一个红薯。
与大部分大明的读书人一样,宋应星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特殊的价值。
他也曾经梦想过,自己的东西能够让当今天子得到认可和支持,但他也知道,那是做梦。
不过,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梦今天居然成真了。
所以,出发前,他当然有准备。
果然!
史书没有骗人!
看来中国的史书还是很靠谱的。
正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真的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个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这里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人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没有得到提升。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过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魏忠贤!”
“奴婢在!”
“你去将那六千顷的皇家田地安排好,立刻交给宋爱卿。”
“遵旨!”
魏忠贤脑子里开始转,小皇帝如此看好这个宋应星,自己也要从他身上敲一些东西下来,最好是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
上一世在大集团搞发展过业务,搞过各种人事斗争的崇祯,当然清楚魏忠贤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肯定是想打宋应星的主意。
史书也有记载,魏忠贤事事不行,唯独拉帮结派,阴谋最行。
“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崇祯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里去种一段时间,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崇祯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还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说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过温室大棚,只不过没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崇祯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过去一趟。
种粮食这种事,还是要抓紧的,时间不等人啊。
见完宋应星后,徐应元便将东江之事与崇祯汇报了一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