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月光小说网 > 现代都市 > 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篇

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篇

王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现已完本,主角是王动谢秀娘,由作者“王动”书写完成,文章简述: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主角:王动谢秀娘   更新:2024-03-26 07: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篇》,由网络作家“王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现已完本,主角是王动谢秀娘,由作者“王动”书写完成,文章简述: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篇》精彩片段


经过王动的拍板决定后,这帮工匠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设计图纸,准备材料。

王动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材料与人力,特别是那制做水车转轴的木料,所需要一种粗长耐磨的硬木,王动虽从四倾梁匪寨内拆了一批木料回来,不过象这种粗长的硬木却是没有,最后还是通过张贵,从舜乡堡那边买了几根粗长的老木料,花了他不少银子。

有了这种硬木,又要开始制做水车轮叶,同样需要大批的人力材料,王动调动了靖边堡的男女,只是提供老匠支配。

那老匠在制做水车的同时,同时派出了几个年轻的工匠,到百户渠河旁去选取安装水车的位置。同时沿着水车靠河一带,还需要用石料砌出一个深深的水槽,这些,仅靠那几个工匠是忙不过来的,王动都是提供人力帮忙。

在忙着建兰州大水车的同时,王动同时要求老匠抽出匠工,为自己开始造那种灌井使用的水车,暂时造五架左右。

在去年时,靖边堡曾打出第一口井“王公井”,井水寒冷清冽,清澈可鉴毛发,众人引为奇事。为保护水井,不但全井以砖井所砌,还在上面建井亭以蔽风雨,又在井旁设辘轳以便提水。

同时在去年时,堡外还打出了五口灌井,同样都是青砖结构,作为靠水渠外田地的补充。不比靖边堡内的水井,这灌井当然不可能用人力提水,必需建水车引水,而且还需要使用畜力,到时王动又要去买几头骡子了。

其实论起灌溉,最好还是修渠建池。在大明太平年节,北地一些村庄,除了水渠外,几乎每村每堡都有一个到二个水池,用于解决人畜日常用水,甚至是生活用水。

不过建渠修池用费多,工程大,就算开凿一个村庄用水的水池,有时甚至要修造几年,耗资几千两银子才能完成,而且每年的清淤淘池都不是笔小数目。

一想到这里,王动什么心思都没了,还是井灌投资小,收益大,慢慢挖井建水车吧。

……

经过努力,十余天后,这架兰州大水车终于造好,体型庞大,高达十余米,竖立在河槽边显得非常的壮观。

当这天水车开动时,河边可说是人山人海,不但靖边堡的军户们倾巢出动,就是附近的辛庄及董家庄军民都是闻风赶来观看。

在众人的屏气敛息中,几个工匠将河槽边的闸门抽开,立时水车的篾织轮叶在河水的冲击下慢慢转动起来,庞大的水车越转越快,哗哗的声响,轮叶上的竹筒不断将水倒入岸边的水渠中,河水便不断向前流去。

一片的欢呼,以老匠为首的一帮工匠都是感慨,有几人还双目含满泪花。

或许,这架兰州大水车是他们这辈子最出色的作品了。

此后,这架大水车便成为靖边堡的一个奇观,往后人谈到靖边堡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架大水车。

……

人群中,王动自然是非常高兴,在回到堡后,他慷慨地支付了那帮工匠们的工钱,同时还流露了招揽的意思。

这群木匠都是心动,其实他们世代官匠,都没什么自由,平日里也是饥寒交迫。此次前来靖边堡做工,也算是租借,他们得到的工食银大部分都要上交,最后到自己手上便没有几文钱了。

比起王动的慷慨,靖边堡的待遇当然更让他们心动,虽然这里环境暂时还差了点,不过这又有什么?只要能吃饱穿暖,到哪里都是天堂。只是他们的户籍不在靖边堡内,要留在这里很有难度。

王动也是沉吟起来,他现在有了一批打制兵器的匠户,户籍是从舜乡堡转来的,当时是通过舜乡堡百户杜恭的关系,或许自己为了留下这批工匠,自己又要到处送礼了。

自己还是需要试试,还有眼下在靖边堡建堡的那群工匠将来同样也要留住。

……

这些时间,木匠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建造兰州大水车上,在大水车建好后,他们主要目标便转向那几架灌井水车。

制做灌井水车的难度比大水车小得多,很快的,那五架灌井水车也是造好了。

王动看过这种灌井水车,其实算是一种改进型的龙骨水车,造价在十余两,引水后最大极限可以灌田二十余亩。

王动其实心中有一种更高效率的引水水车,那便是后世的管链水车,又称“解放式水车”,由机架、锥形齿轮、链轮、链条、圆皮钱、水管和牵引杆等组成,同样由畜力带动。

不过这种水车技术含量大,那齿轮、链轮、链条几部分就非常难造,而且需要铁料多,耗费大,还是用这种大明灌井水车慢慢引吧。

……

此时己是进入崇祯八年的二月初,后世阳历则是在三月的二十几日,春耕马上开始了。

在去年时,靖边堡军户曾有开垦荒地一千多亩,靖边堡军户五十五户,暂时每户分地二十余亩,各户以抽签决定公平。分到田地后,众军户都是感激涕零,从此他们有了自己的田地,生活便有了盼望。分了田地了,他们的根也就深深地扎在这块地方了。

而经过商议,王动,韩朝、韩仲、齐天良等几个军官暂时不分田地。

眼下靖边堡疏浚了百户渠,又建了水车,开挖了灌井,各人引水灌溉己没有问题。

在种子上,王动己是让齐天良与杨通二人去买了一批粟与高粱的种子,靖边堡错过了去年冬麦的耕种,只得在今年开春种这些杂粮了。

这粟北地称为谷子,在南方,则是将稻谷称为谷子,不过粟与高粱一样,二者都是生育期短,耐干旱,耐瘠薄,适合在春天与刚开垦的土地上播种。等到了秋天后,再种些冬小麦吧。

眼下靖边堡内有耕牛十九头,按每户军户分一头牛的话,还需再买三十几头,此时牛价略有低落,不过一头牛也还要六两多银子,再配上犁具等,怕又要花去二百多两的银子。

舜乡堡的百户杜恭几次暗示自己到他堡那家牛市行去买牛,王动打听过,原来那家牛市行是他妹夫开的,牛价也很贵,现在一头牛还要七两的银子。不过王动显然不能只考虑这贵多少的问题,想了想,他还是决定去舜乡堡那家牛市行再买一批牛回来。

此外,王动还需要买一批骡马,灌井引水需要畜力,同样的,齐天良的辎重队也需要畜力车马,随着以后靖边堡规模的扩大,这种需求还将越来越旺盛。

就在王动拿出银子,要让齐天良、杨通带些人去舜乡堡买牛买骡的时候,这时王动接到张贵派人来的紧急通知,防守官许忠俊大人,今日将来靖边堡视察。

……

在去年王动将靖边堡的屯顷文册上缴报备后,许忠俊就非常惊讶,当时就想着去靖边堡视察一下,看看王动的屯堡成果。过后由于事务繁多,一直到了今日,他才带着人前来。

他一行人浩大,除了护卫家丁外,舜乡堡佥书、管理所内屯田的副千户杜真,百户杜恭,还有董家庄管队官张贵等人都是陪伴在旁。王动带着韩朝等人,还有众多的靖边堡军户在堡外迎接许忠俊一行。

许忠俊仍是穿着一身的千户官服,腰间佩着麒麟铜牌,他骑在一匹膘肥大马上,似乎就是那日王动缴获后金军马匹中的一匹,看他似乎有些病容,不过举止仍然沉稳,眼神仍然锐利。

在王动的带领下,许忠俊等人参观了堡内的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几处地方,看短短时间内王动就能将堡内建筑修建如此,许忠俊一行人都是点头。

看他们赞许的样子,王动等人当然也是心下自豪。

不过现在靖边堡的堡墙还没有修建,只是在南向开了一个口,未来的靖边堡,也只有南门一个出入口。

看过堡内后,许忠俊等人去董房河边看那架声名鹊起的靖边堡大水车,各人都是兴味昂然,显然对这架大水车很是好奇。

第一眼见到这高达十余米的庞大水车时,许忠俊等人都是吃了一惊,显然是被震住了。

看着那转动的水车,不断的将水引到渠边,许忠俊不断询问王动,听到这水车灌溉能力达到三百亩时,许忠俊的眼睛一亮,不过听到这水车造价达百两之多时,他的眼睛又是暗了下来。

最后他仔细观看那水车,口中不时惊叹着。

杜真,杜恭,张贵几人都是陪在许忠俊身边,他们也是听到许忠俊与王动的对话,不过不比许忠俊,他们看向王动的眼神分明露出一种奇怪的神情,显然是想:“这么贵的水车也造,这王动真是个败家子。就算他剿匪分到一些钱米财货,也经不住这样败啊。”

……

看过这水车后,王动又陪着许忠俊等人去看靖边堡那些开垦的耕地。

一行人在百户渠旁而行,田地,水渠,灌井,许忠俊一一看过,不时的点头,这王动自愿请命前来屯堡,确是很有能力,短短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这让许忠俊越是对王动欣赏,如果别的屯堡的屯官都有王动这么上心,那千户所内的屯田情况,将会越来越好。

他想起一事,问道:“马上就要春耕了,王动你堡内的耕牛种籽,可是充足?”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王动来到南边的永宁门前,只见那边跪着一个女子,旁边围了一大圈的人,都在旁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见王动出来,众人纷纷道:“大人出来了。”

赶忙给王动让开了一条路。

王动走上前去,看地上那个女子,不由吃了一惊,看她的脸容样貌,分明就是那日后不知所终的许月娥。

看她神情憔悴,脸色白的厉害,身上还有些血迹与伤痕,不知是从哪里来的。

听到动静,许月娥抬头看了王动一眼,深深地拜下身去:“民女许月娥,前来投靠,望大人收留。”

钟荣此时站在王动身后,他低声道:“大人,此女不祥,不可收留。”

齐天良与杨通也是这样说。高史银本来站在王动身旁,此时都是无意识地离许月娥远一些。

旁边各人的议论,也是不时传来:“听闻这许月娥被鞑子糟蹋过……”

“是啊,这还不算,听说她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杀了。”

“这样的女子如果进入我们堡内,大伙儿非倒大霉不可……”

……

听着旁人的窃窃私语,许月娥却是神情冷漠,只是一动不动地跪着。

王动道:“无妨,堡内正好缺乏人手,就让她留下吧。”

王动一言而决,立时众人都静了下来。

王动叫了陶氏来:“齐大嫂子,你安排一下,以后许姑娘在堡内做什么事。还有,你煮些粥给她养养身子。”

陶氏满面笑容地应了一声,看了那许月娥一眼,招呼她道:“小娘子,请随妇人来吧。”

许月娥低声谢了王动一声,便起身蹒跚地随陶氏进堡而去。

留在一大帮的军户在那里窃窃私语。

……

陶氏将许月娥安排在南街一处营房内,里面住着同样都是被后金军掳过的女子。

许月娥在营房内休养了几日,每日都是足不出户,只有谢秀娘闻听消息后,抓了一只鸡去看望她。

几天后,许月娥被陶氏安排去畜场喂猪,她一言不发便去了。

此时已是崇祯八年的六月中,算起来已是后世的阳历七月,保安州各地的冬麦高粱等作物相继收获。

王动的军事训练也是暂时停止,各队的战兵纷纷随自己的家小下田干活,在各个地里收割庄稼。

最后的统计,去年开垦的田地,今年春开始播种,每亩谷子与高粱的产量都达到七、八斗左右,其中靠近百户渠的军户田地每亩收获有八、九斗。离水渠远的,依赖灌井灌溉的田地,每亩收获也有五斗,六斗的。

算算近了秋,还可以播下冬麦,这样一年下来,连麦子,连谷子、高粱等杂粮算在内,众人一亩地收获可达到一石多,近两石的粮食产量。而且堡内第一年还不征收他们的税粮,田地所得都是归他们自己所有。

看着这些粮食,那些分下田地的军户欢天喜地,个个是喜笑颜开,好是闹腾了一阵。那些后来的,还没分到田地的军户也是个个羡慕万分,只希望赶快开垦荒地,好让自己也分下田地。

董家庄管队官张贵闻听王动屯田第一年便有这个成绩,也是非常惊讶。舜乡堡的防守许忠俊闻听后,也是非常欣慰。此时他已经病重卧床,便让自己的心腹许禄带人前来慰问。

……

在大明北方,每户人家二十亩地,其实并不能让自己过上安稳的生活。一户人家几个劳力,至少需要四十亩地,或是五十亩地,才可以养活一家老小,并应对卫所官府的税粮支纳。

王动准备在秋播前沿着董房河再开垦一些荒地,给那些原来及后来的军户们再分配一些田地,以后堡内的军户每户至少都要拥有四十亩的田地。

关于秋播前的土地开垦,王动就交给齐天良了,由他组织堡内的人力,力争在秋播前再开垦一批田地出来。还有新田地的水利建设,各地的灌井挖掘,也要同时进行。

……

在田地的小麦收获后,母亲钟氏也是来到靖边堡内。那边的王家宅院,王动则是雇佣了两个老年军户打扫看护。

其实钟氏很舍不得离开辛庄,那里有她的田地宅院,不过她不想让儿子忧虑,毕竟住在靖边堡内更为安全,也可以时时见到儿子。

眼下王动的总旗官厅是设在南街的北端,就靠近靖边墩的围墙,这样万一靖边堡被敌军攻陷,自己还可以退入靖边墩内,凭借最后一道堡垒防守。在靖边墩内,王动同样设立几个墩军每日守望。

官厅后,是王家居住的宅院,堡内一干军官,如齐天良,韩朝韩仲他们,同样也是住在宅院的旁边。

母亲来后,王动招集一干军官为她接风洗尘,宴中,钟氏神情欢喜,红光满面的,毕竟这个屯堡是儿子一手建立,他便是这个屯堡的主人。自己作为母亲,自然也是跟着沾光。自从她进入靖边堡后,堡内每个军户见了她都是毕恭毕敬,尊称她为老夫人,这是她在辛庄内享受不到的。

宴后,钟氏兴致仍高,不过随后又叹了口气。

王动问道:“母亲有何忧虑?说出来让儿子听听。”

钟氏叹道:“还不是为了你舅舅。”

在她的解说下王动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舅舅钟正显,在年初自己将他安排到董家庄做书吏后,才半年下来,钟正显又不安份了。他老是嫌弃董家庄太小太穷,认为自己应该调到舜乡堡去,而且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太低了。

他常常在人前道:“以我的能力,怎么能做一个小小的书吏呢,最少应该做一个典吏才是。”

董家庄司吏李朝与攒典张敬昌认为钟正显太过狂傲,都很排斥他,这让钟正显更是气不过。他时常便是到姐姐钟氏面前哭诉自己的待遇不公,希望外甥想想办法,将自己调到舜乡堡去,而且也希望他能搞点关系,将自己的身份从攒典提为典吏。

钟正显现在身份其实是一个攒典,为吏之最末等。不过从攒典升到典吏,其中隔着一个司吏,还要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课,就算升迁顺利也要六年的时间。岂能一步而就?

面对钟正显的哭诉要求,钟氏自然是大骂他,言道官府升迁自有体统规则,你一个做舅舅的,岂能让外甥为难?

不过钟正显却是想出了办法,就是纳捐,向州城预备仓内捐几十石米粮,立时自己就能提拔了。

大明各地州县都设有预备仓,以备平时饥荒所用,平时预备仓内的米粮都是靠民间捐助。对于这些纳捐者,大明有专门褒奖条文,民间纳谷者,或奖敕他们为义民,可以见官不拜。或是给于冠带散官,或是充为吏员,奖励算是丰厚。

每地预备仓的贮粮多少,向来算入地方官的考绩标准,所以对于民间愿意捐助者,地方官向来非常欢迎。

钟正显打听过了,以往象他们这种吏员捐米,纳米五十石就可以提拔两级,现在更是减少为纳米三十石,如果捐银的话,所需的数目就更少了。

在钟正显的苦苦哀求下,钟氏也是颇为头疼,她便询问王动的意思。

王动摇了摇头,自己这个舅舅……真是没法说。

他问母亲道:“我们家的税银算算应该交纳了吧?”

钟氏道:“为娘来堡时,庄内的里长甲首是开始催促了。”

王家有二十亩的田地,都是需要交纳税银的民田,大明的夏税秋粮,夏税征收是在六月起,限在八月之内交齐。大明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都改征税银,不再经过各地的粮长与里长甲首,而由民众自己到州城去交纳,算算时间是差不多了。

王动道:“明日孩儿去州城一趟,将税银交了,顺便也帮舅舅的事办了吧。”

王动决定去保安州城一趟,除了交纳税银外,年初堡内商议要请几个军中医士,一直没有下落,王动决定亲自去医学司内请几个医术高明的医士回来。

钟氏点了点头,又叹了口气,道:“你这个舅舅……”

她说着摇了摇头。

小说《我在明末守边关》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